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视察时,首次提出了“公园城市”的理念。“公园城市”一词迅速成为社会焦点。西部地区超大城市成都提出了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作为成都重要组成部分的崇州,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路径,加快建设生态绿色、宜居宜业、智慧韧性的郊区新城。
天府国际慢城成为西部第一个国际慢城项目、竹艺村“竹里”成网红、率先开展县域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崇州,跑在了郊区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的第一梯队第一方阵。
崇州的领跑,不是偶然的巧合,是谋定而动的从容。

天府国际慢城“风吹稻花”综合体
以规划为引领,描绘多彩画卷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娃哈哈娃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这首儿歌,人人会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把祖国建设成为大花园,是我们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公园城市建设为此提供了契机,也是崇州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崇州市委、市政府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搞规划的那段时间,崇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政公园科的科员王庆超与他的伙伴们,忙得脚板儿都快不沾地了。专家们根据崇州“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貌特征和距离大成都最近的优势,把崇州全域划分为三大产业功能区:康养旅游、都市农业、智能制造。
康养旅游功能区,以北部山区为主,建设天府康养旅游集聚区、天府古镇文化核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都市农业功能区,以平坝地区为主,以旅游线路串联山、水、田、镇、产业园,建设天府精品生态粮油示范区、国际乡村康养旅游目的地、天府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智能制造功能区,以明湖公园、金鸡湖公园为城市“绿核”,充分利用楔形生态绿地和社区公园、街头绿地等片区“绿心”,形成“斑—廊—基”结合的绿地系统。宏大的规划,让人豁然开朗。
以创新求突破,崇州名气大起来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读陆游的《太平时》,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走进青幽幽的翠竹林。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的“竹里”就是按陆游的诗意打造的。
2017年4月1日“竹里”一亮相,时尚、现代的造型就吸引了世人。一股股人流向着竹艺村走来。
竹艺村的创新突破,仅仅是崇州公园城市建设的代表。桤(音同七)木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说是崇州公园城市建设的神来之笔。
桤木河为斜江河的一级支流,是崇州市域内的一条普通排洪渠。崇州以此为依托,打造出桤木河湿地公园。该公园以天府国际慢城为核心,打造中国首个湿地慢生活旅游度假目的地,又一举成名。2021年10月19日—20日,四川省“村长”论坛暨首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在此举行。独特的创意和怡人景色赢得了广泛赞誉。
崇州并不满足,率先在成都市完成县域GEP核算,为四川全省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具体算法、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按照县域GEP核算,崇州市观胜镇严家弯湾村的生态系统总值达到4106万元。严家弯湾村与一家旅游企业商谈,将GEP核算成果作价475.2万元入股,共同成立了严家弯湾景区运营管理公司。全村3000多名村民一下成了公司的股东。这让严家弯湾村的村民喜出望外。据了解,去年公司已实现利润30多万元。
崇州不想出名都难了。

桤木河湿地公园
以示范作抓手,公园城市建设提速
前段时间,成都市民陈朝军与爱人住在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青青的山林、清新的空气、舒适的住宿、快速的网络、方便的交通、周到的服务……陈朝军觉得比城里还方便。
崇州北部的三郎镇生态资源丰富,崇州在此规划建设了成都西控区内唯一一个山水型公园城市示范区——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这是崇州推动建设的8个公园城市示范片之一。
王庆超说,崇州把公园城市建设示范片划分为山水型、绿道型、郊野型、街区型、人文型和产业型6个类型。
山水型以山体、峡谷、森林、雪地和溪流等为载体,融入旅游服务、休憩娱乐、文化展示等功能,打造绿意盎然的山水生态公园。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即属此类。
绿道型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让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构建天府绿道体系,串联起城乡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的健康绿色活动。
郊野型以特色镇或特色村为中心,以林盘聚落为节点,用绿道串联,通过“整田、护林、理水、改院”重塑川西田园风光,打造美丽休闲的乡村郊野公园。
街区型围绕绿化空间,织补绿道网络,按照“公园+”的布局模式,形成公园式的人居环境,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
人文型传承保护历史遗存,创新现代文化,结合公共开敞空间,打造特色鲜明的天府人文公园。
产业型以产业功能区为基础,结合公园等开敞空间,用绿道串联起产业核心区和居住社区,植入产业、文创等多元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示范带来效应,崇州公园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以绿道当载体,田园崇州不是梦
以前,别的城市是崇州人的诗与远方;现在,崇州是别人的诗与远方。
实验中学的徐晓放了暑假,背上背包,开始了再游崇州的旅程。徐晓走过的路是“绿道”,连接着秀美景色,像彩带镶嵌在崇州的绿水青山中。
地图上,崇州版图犹如一片树叶,而绿道就像树叶中的叶脉,贯通了崇州全境。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城市级绿道、社区级绿道相互连接,串联起城乡公共开敞空间,可以让每个游客到达想去的地方。
崇州还对绿道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提升打造,置入生态保护、健康休闲、文化博览、游憩消费等功能,营造出多元场景,增强了经济文化扩散效应。
2022年上半年,崇州新建成绿道14千米,建成社区绿道15条,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4处,完成街道行道树提质增量3条,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
与徐晓一样,畅游在绿道上的人越来越多。纵横交错的崇州绿道,让田园崇州走进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