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稿件

现代风貌:千年古城唱新曲

2022-12-28 16:33:00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古城走进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远在西南腹地的崇州人民也迎来了崭新的日子。
  那时,土生土长的崇州人肖俊的父辈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作战,崇州子弟纷纷加入志愿军,痛击以美国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
  抗美援朝胜利后,崇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拉开帷幕。作为新时代主人,肖俊父亲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变革中。
  1955年,崇庆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环城路。崇州城墙的防御作用已大大减弱,上好的青砖正是为老百姓建设房屋的材料。于是,人们拆除了部分城墙,把青砖运到了建筑工地上。
  有人向县长庞汉元建议,保留县委旁边的一段城墙,一来可以保护县委机关大院的安全,二来可以留下一段城市的记忆。庞汉元一口答应。于是,县委旁边这段142.7米的古城墙便保留了下来,成为崇州城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扩宽了大东街、西街、金带街、上南街、三元街、辰居路,其总长达3278米。新崇庆有了新气象。
千年古城唱新曲
崇州牌楼
  1959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也为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崇庆县兴建了崇州历史上第一座电影院,这里一下成了崇州的文化中心,每天晚上看电影的人络绎不绝。
  县城里人来人往、车流量加大,让一些街道拥挤不堪。崇庆县又对中南街、下南街、怀远路、正东街、向荣街等扩宽,总长约1.7千米。到1980年底,城区共有街路巷26条,总长达12.24千米,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加了4.07千米;房屋建筑面积达56.41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倍。
  春风吹拂崇州城
  春雷一声震天响,改革春风拂大地。崇州的城市建设迎来了第二次巨变。
  此时的肖俊已满18岁。他的父亲在大邑县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奉献了二十来年。1963年出生的肖俊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决心用知识改变命运。那时,城乡分割十分明显,肖俊的户口在农村,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大学。
  这时,崇庆县制定了改造旧城与建设新区相结合的总体规划,决心高标准搞好市政工程,打造城市骨架,逐步配套基础设施。完成规划后,崇庆县一口气就新建了图书馆、川剧院、百货大楼、蜀州旅馆、体育场、东湖餐厅等公共建筑,把城区的主要街道拓宽到20至22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区企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效益逐渐好了起来。为了鼓励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崇庆县在文井江畔规划了工业基地,决心逐步将这些企业迁出城区,入驻工业集中区发展。
  1985年夏季,肖俊如愿考上了大学。尽管是个专科学校,也让全家人欣喜不已。这一年,城市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当年就完成了大东街、西街低矮铺房的改造,建设了4到6层的钢筋混凝土房屋;新建了西(蜀州路)、北(唐安路)两条干道,实现了车行道、人行道由绿化带分隔……
  肖俊在外读书3年,崇庆城区也变化了3年。1988年,肖俊毕业了,被分配到西江中学教书。他在这里看到了城区的变化:环城公路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建成通车了,新建的文化西街、杨祠街、滨河路(部分路段)等街道竣工了……
  统计显示,从1986年到1990年,短短4年时间,崇庆就拆迁旧房24688平方米,新建房屋98762平方米。新建的房屋大多是旧城区工厂搬迁到工业基地后,将原厂区改建为职工住宅。
  1994年,崇庆撤县建市了,崇庆改名为崇州!这带给新崇州更大的雄心,当年就新建了第二条成(都)大(邑)过境路(金盆地大道),新建了蜀州南路、蜀州北路等6条主干道。崇州大酒店、济供大厦、建设银行大楼成为新的地标性建筑。
  肖俊也在这一年结婚了。他的爱人在城关供销社工作。城关供销社与其他企业一样,搬迁后在城区空地上建成了几栋宽敞明亮的钢筋混凝土楼房,肖俊的爱人也分了一套。于是,他们搬进了令人羡慕的新居。这是肖俊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进入新世纪,更大的变化来了。崇州市确立了“一点两翼”(以崇阳镇为中心,建立崇阳镇至羊马和崇阳镇至三江、听江两条开放经济走廊)发展战略,目标是建成园林式中等城市。
  继而,江源路延伸段、中心广场、崇双路、滨河路、体育中心、艺术中心六大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动工建设;华怀路(崇双路延伸至怀远镇)、南街拓宽改造、世纪大道、世纪广场四大工程建设也紧跟其后。崇州又大力修建体育中心、艺术中心、电信局综合大楼、广播电视大楼、老年活动中心、客运中心等。崇州看起来有点“市”的感觉了。崇州还建成了蜀南、金带、汇蜀三个花园居住小区,引入物业管理,向中等城市迈进。
  按照“天井”理论,崇州在城区建设了蜀州、常璩、世纪、琴鹤、崇庆、梅魂、晚渡、西江、金鸡、天涯、西游、陆游、孔子、八仙等主题广场。它们如繁星般点缀在城市中,保留了城市文脉。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时候,肖俊也迎来了人生的飞跃,调入崇州实验中学。2004年,有文言文基础、对历史有兴趣的肖俊被抽调至崇州市委党校,梳理城市文化。崇州境内的文井江明珠大桥、文井廊桥等竣工了。这让肖俊们有了紧迫感,因为城市变化太快了,如果不赶紧留存一些记忆,等许多建筑消失了,会留下永久的遗憾。肖俊与同志们展开了与城市建设的赛跑。
  站上新的起跑线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崇州成为重灾区。审视前期的城市建设,崇州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调编,决心建设南部新城、滨江新城、羊马新城。崇州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城区继续向南扩展,建设南部新城和工业新区。崇庆中学、七一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大北街幼儿园、市图书馆、市人民武装部、市人民政府办证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信息中心等单位,陆续迁入新建区域。捷普科技集团、南平铝业等名企相继入驻工业新区……
  接着,又完成了318国道崇州段、永安路、文井街、辰居路等老城区的道路升级改造。龙门街断头路被打通。新建了文体路、兴盛路、晋康南路、江源南路,建成了仁礼公园、体育公园、蔡家碾绿地等。
  千年古城唱新曲。到2016年,崇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近2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万多。肖俊也收获喜悦,出版了几部总结、研究崇州历史文化的书籍,最新撰写的《崇州古城城建史》已完稿。
  崇州给了肖俊不断的创作源泉,而肖俊也由于为崇州“立传”拥有了不凡的人生。相互成就、割不断的情感,每个崇州人都和肖俊一样,因生为崇州人而自豪。
千年古城唱新曲
崇州市区

       相关报道:
  千年蜀中蜀,蓉郊新崇州《《《点击阅读
  历史文脉——
  古蜀流芳:古蜀文明现曙光《《《点击阅读
  典籍崇州:著书立说如江水滔滔《《《点击阅读
  城市风华——
  郊区新城: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点击阅读
  全域旅游——
  诗与远方,崇州“全域旅游再出发”《《《点击阅读
  智能家居:打造西部定制家居之都《《《点击阅读
  张露萍:开在七月里的石榴花《《《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 · 崇州 蜀中之蜀 蓉郊新城 》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
千年蜀中蜀,蓉郊新崇州
责任编辑:蔡晓慧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