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蜀先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当人们回望这段历史,位于成都崇州市街子镇忙城村的双河遗址与位于白头镇紫竹村的紫竹遗址,是不可遗落和回避的地方。
大约距今4300年以前,从川西高原而来的古蜀先民在味江河边的忙城村安营扎寨。这里是味江河与干五里河的交汇处,又是原双河公社辖区,因此被命名为双河遗址。
双河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垣最高达4米。从遗迹和出土文物看,当时的人类已开始了农业开发和陶器制作。
1996年,双河遗址一醒惊天下。同一时期,人们在成都平原陆续发现了7个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它们分别是新津宝墩古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崇州紫竹古城、大邑盐店古城和高山古城。这8个古城遗址距今4500年—3700年,统称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竹遗址的占地面积比双河遗址大,约为25万平方米,城墙与双河遗址一样也分内外两圈,呈“回”字形。修筑高大的城墙、开挖宽深的壕沟,不仅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还需要对社会成员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配,足以反映当时集中化的权力中心已经存在。
紫竹遗址出土的文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石制兵器的出现,说明古蜀时期的部落之间,也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古城,预示着酋邦社会出现了,首脑人物的政治权力也达到了一定程度。
双河遗址、紫竹遗址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古代文明起源地之一,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学说提供了重要佐证。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比三星堆遗址早了1000多年,古蜀文明的曙光由此发端。
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洗礼和盆地沼泽的变化,古蜀文明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逐渐演变到三星堆文明,古蜀先民的城池也逐渐从四川盆地边缘迁移到盆地中央。后逐渐演变到以成都十二桥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另一轮古蜀文明。
一种说法认为,金沙遗址呈现的是古蜀国杜宇王朝的一个政治中心。杜宇称帝比秦始皇还早约600年。杜宇称帝与他的爱情有关。公元前约800年,成都平原一片沼泽。沼泽周边有3个部落——朱利部落、杜宇部落和鱼凫(音同浮)部落。朱利部落是一个生活在文井江畔半农半牧的部落。杜宇部落生活在今成都凤凰山一带,以农耕为主。鱼凫部落从岷江河谷顺流而下,占据了今都江堰、郫县、温江一带,建政于今温江,以渔猎、蚕桑为主。他们各自为政,彼此抗衡。
杜宇决定与朱利部落联盟,共同抗击鱼凫。杜宇渡过金马河,来到朱利部落核心江原。让杜宇没想到的是,部落首领朱利居然是个大美女。他被她美艳的外表和雍容的气度所打动,一时之间热血沸腾,将联盟之事改为求婚之举。而朱利尚未婚配,也被杜宇的大气与潇洒征服。就这样,两个部落成了一家人。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杜宇和朱利联姻后,恩爱有加,不久就有了继承人。杜宇和朱利将两个部落合二为一,组建成一个新的国家,号称蜀。蜀的实力逐渐强大,攻克了鱼凫城,将鱼凫部落辖区被纳入了蜀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