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巨声回响在幸福温江的上空

2023-07-25 16:23:32来源:环球人物网作者:周庆

第一次听说王光祈的名字,是在多年前了解到温江有个“王光祈文艺奖”,本想写点东西参与到它的文学类评奖中去,但因当时对温江的地域文化涉足不深,就没有动笔。
最近的一次采风活动,让我和温江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独有的肌理和温度。
这是一座被水脉和文脉温润了数千年的城邑,而这份“独有”,已成为这座城市取之不竭的资源与财富。走进温江,在位于文庙大成殿的区博物馆中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在王光祈纪念馆中能感受到新文化的隽永。
当我在纪念馆读到多份史料后,我为之震撼!在王光祈短暂的44年人生经历中,他留痕之深亦如深嵌在纪念馆正壁上的四字——昆仑巨声。我也为百年前温江出了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和音乐史学家而骄傲!于是,我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慢慢走近他。
“五四”前后,他用激情燃烧岁月
王光祈,1892年10月5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生于四川温江。字润玙,笔名若愚。
李大钊先生这样评价他,“光祈是一个能想,能行的青年,极有志气”。

少年王光祈
虽然父亲早早离世,家境贫寒,但王光祈是有志之人,认准了的路就敢为人先,并付诸行动。中学时代他以罢课、游行的行动积极响应四川的保路运动,也从那时开始思索人生,寻找真理。
在京读书期间,他曾兼任《四川群报》和《川报》驻京记者。当时,他分析国内外风云变化,写下时评,为四川投进新文化运动的光明,让“五四”烈火在川蜀大地熊熊燃烧。
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王光祈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一大批进步人士。在与各种思想的碰撞中,他在“五四”前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要改造中国,便应该先从中国少年下手,有了新少年,然后‘少年中国’的运动才能成功”。他构建“少年中国学会”的主张得到李大钊、周太玄等人的支持。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根据王光祈、李大钊等人的提议,学会宗旨确定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会议一致推举王光祈为学会执行部主任,主持一切内外事务,负责《少年中国》编辑工作,为会员提供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当时,《少年中国》月刊行销九省之多,与《新青年》《新潮》成三足鼎立之势。

五四时期的王光祈
“少年中国学会”是新思想的摇篮,迅速成为“五四”时期影响最大、分布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全国性青年社团,吸收了大批中国当时最优秀的青年,毛泽东、赵世炎、恽代英、张闻天等人就是由王光祈介绍入会的早期会员。用蔡元培的话说:“现在各种集会中,我觉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国学会’。”后来,这批少年中的大多数人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耀眼的星,他们像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为中国带来新的希望。
学会创立后不久,会员之间除了展开轰轰烈烈的主义之辩外,更迫不及待地将各种主义拿来实践,其中一场社会试验就是“工读互助团”。王光祈是这次试验的主要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都给予了支持与响应。虽然这场试验最终失败了,但它促使这群青年更加坚定各自的信仰和主义,大多数人后来选择了共产主义。
吹黄钟之律,燃“少年中国”理想
在王光祈炽热的理想信念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灿然涌现于吾人之前。”
他认为,要改造中国,复兴中华,必须从精神文明着手,即“必先行改造人心”,以期实现“少年中国”之理想。正因为此,王光祈在“工读互助团”试验失败后,毅然选择赴德国留学,最初到法兰克福大学攻读的是政治经济学,在这个四处充满音乐的国度,他感受到音乐动人的力量,“慨然有志于中国音乐之业”,于是他入读柏林大学学习音乐学,并在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荣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王光祈一生都刻苦勤奋,在客居德国的10多年里,除撰写、翻译了《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三国干涉还辽秘闻》等10余本政论著作外,还陆续写成音乐专著18本、论文40余篇。与其他社会改革家不同,王光祈期冀以改造民族生活、复兴民族文化、音乐育民和民族革命等手段来实现社会改造的目标。他写了大量论文和专著发往国内发表出版,有《德国人之音乐生活》通讯12篇,《欧洲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等12篇与音乐相关的著述。其中《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著述具有首创性,浓郁地表达出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旅德时期的王光祈
德国波恩大学东方学院院长、教授卡勒博士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他努力介绍西方音乐的精华到中国去,并且应用西洋的方法去整理那至今还未有人碰过的材料;在这一方面,他可以算是第一个前驱者。”
王光祈是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他不仅向中国介绍西方的音乐文化,还将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音乐历史进行比较性研究。冼星海曾评价他,“我们不能忘记这位音乐理论家王光祈,他推动了新音乐的发展,他的刻苦耐劳是我们从事中国新音乐的模范”。
而这种久滞他乡、孤身清苦、刻苦耐劳的精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王光祈用“直行终有路,何必计枯荣”的坦荡胸怀面对与付出,才有了中国新音乐的成长,产生“昆仑巨声”的效应。
深耕厚植,铸造文化之魂
百年以来,王光祈奏响了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序曲,许多音乐学者都直接或间接地吸收着王光祈的研究成果,从他的著述中获益,同时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锲而不舍”的学风,沿袭他开创的事业。
过去,王光祈探索音乐的社会功能,借以振奋人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张已萦绕人心。

王光祈纪念馆展厅现场

改造中的王光祈读书处外景

王光祈纪念馆
作为王光祈的故乡,温江始终致力于继承和弘扬光祈精神,积极挖掘、研究光祈文化资源,着力塑造光祈音乐文化品牌,推动光祈音乐文化在成都、四川乃至国际音乐文化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近年来,温江已相继举办7次王光祈学术研讨会,出版了300万字的《王光祈文集》,在国内外引发热烈反响。王光祈纪念馆、王光祈音乐广场,已成为温江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城市文化名片。从2002年开始的王光祈音乐节,已连续举办21届,不仅年年有主题,届届能出新,还为推动音乐之乡的群众音乐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成立的光祈艺术团,也推动了温江文艺繁盛和优秀文艺人才的培养与提升。2008年设立的“王光祈文艺奖”已成功举办8届,为繁荣温江的文艺事业提供了广阔平台。尤其是2022年中德国际音乐节第二十一届光祈音乐节的举办,既促进了中德音乐文化的交流,也打开了让世界了解温江的大门。

第十九届光祈音乐节开幕式上,节目精彩纷呈
2021年,温江区与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联手,共同打造了原创歌剧《王光祈》,旨在进一步组建校地文艺创作联盟,延伸校地在光祈文化IP塑造、音乐文旅产业发展以及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最近,温江本地文化人士还在创作《王光祈》话剧剧本,让光祈文化遗产不断传播。
还是在2021年,温江与四川音乐学院举行了第三届“光祈杯”全国高校艺术学科学术论文比赛,收到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78所高校学术论文174篇,诞生了一批光祈学术思想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学者为传承光祈精神、丰富光祈学术理论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光祈学术研究向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拓展。
温江还将以光祈音乐文化为基核,助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以“音乐+旅游”为引擎,积极推进“幸福温江·美好之城”的建设,为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贡献温江智慧。
相关报道:
  温江,一座为你留灯的城市《《《点击阅读
  希望温江——
一颗“芯”,一粒种,一条链——推进种业振兴的“温江答卷”《《《 点击阅读
乡村振兴绘画卷 产业致富“好钱景”《《《 点击阅读
高地,是这样抢占的《《《 点击阅读
一曲江安,奏响时代强音《《《 点击阅读
迎大运,温江“引体向上”《《《 点击阅读
文庙焕新 与你“遗”见钟情《《《 点击阅读
扩大“朋友圈”,共赢“多城记”《《《 点击阅读
温江,让企业舒心的“智慧”摇篮《《《 点击阅读
从“大炒锅”到智慧工厂的温江路径《《《 点击阅读
  大美温江——
烟火慢城,在水一方《《《 点击阅读
城市公园最深情的告白《《《 点击阅读
以花为媒 解锁花YOUNG温江样本《《《 点击阅读
  心安温江——
这是温江“幸福”的模样《《《 点击阅读
见证,一场城与人的双向奔赴《《《 点击阅读
温江人 话温江《《《 点击阅读
  红色温江——
昆仑巨声回响在幸福温江的上空《《《 点击阅读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点击阅读
  百味温江——
  “老字号”温江《《《 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 · 温江 一座为你留灯的城市》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
 

责任编辑:李香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