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原创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2023-07-25 16:45:4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李佩蔺
大号 中号 小号
盛夏,江安河畔的亚洲湾广场,游人络绎不绝。广场上的康明惠纪念铜像,沉静注视着眼前的欢声笑语,也无声记载着当年的血雨腥风——上世纪20年代末,康明惠组建起温江历史上首个党组织,于长夜难明的旧中国,燃起鱼凫星火。
他投笔、提笔,都为唤醒民众
位于温江涌泉明光村的王家碾,环境清幽,林木葱郁。1898年12月,中华民族正处于苦难深重之时,一个男婴在这里出生,父母为其取名康明惠,号恩溥。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康明惠
起初,康明惠在乡间念私塾,后转入温江县立高等小学,1917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康明惠考入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今四川农业大学)林科第八班学习。大学的青葱岁月里,康明惠积极投身革命运动,每日废寝忘食地从《每周评论》《四川学生潮》等进步刊物中获取新思想。
恰在那时,四川省革命先驱王右木担任该校经济学讲师,在学生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受影响的康明惠加入了王右木组织的全省第一个马克思读书会,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研讨中国的社会问题。
康明惠自此踏上革命之路。
1922年,他又加入王右木建立的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历任该团组织成都地方执委会第二届候补执行委员、第三届执行委员和省学生联合会秘书等。
做学运工作期间,康明惠给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刻钢板、搞油印、散传单,只要是革命工作就抢着干;在同乡和同学中,他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和革命真理。曾与他共事的同志说:“康明惠是团组织中工作最积极、最活跃的团员之一。”
1923年7月,“四川民权运动大同盟”召开改组代表会,陈毅担任会议文书职务,王右木、裴紫琚为文书股主任,康明惠、钟善辅为庶务股主任。同年11月,成都地方团执委组织了苏俄革命胜利纪念会,康明惠当选为秘书长。
1925年,康明惠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工兵科。在校时,康明惠积极参加周恩来组织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同校内的国民党右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6年7月,他随军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克武昌后升任为工兵连长。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底的一个傍晚,康明惠回到温江,随即被地方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在狱期间,他未被血雨腥风吓倒,仍心系党的事业。出狱后,他开始联系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并以培育果树、养蜂、制肥皂为掩护,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秘密成立进步组织“青锋社”,创办地下油印刊物《青㭎》,刊物名称的意义是:给鱼肉百姓的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及反动势力当头一棒,以唤醒民众起来革命。康明惠负责稿件的审查、编辑,其余人员负责收集材料、撰写、刻印。
不到一年间,《青㭎》先后发行四期,点燃了温江的革命烈火,为地方党组织在温江的建立提供了先决条件。可没多久,在反动当局的追查下,《青㭎》被迫停刊。一时间,“青㭎夭折,松柏重生”的童谣,在温江大街小巷流传。
投笔从戎,提笔创刊,寻光之路道阻且艰,但康明惠从未止步不前。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追寻·温江星火》舞台剧照片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追寻·温江星火》舞台剧照片
在鱼凫大地,他插下一面鲜艳党旗
《青㭎》的停刊,让康明惠意识到,只有刊物,没有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战胜不了反动派。
1929年初,康明惠找到时任中共川西特委军委秘书的梅子乾,两人在农专读书时就是好友,得知好友身份的他,请其向组织转告自己的经历和革命愿望,希望解决组织问题。
梅子乾将他的情况向上级组织作了汇报后,1929年6月,经中共川西特委研究决定,吸收康明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带着中共川西特委的嘱托,他肩负起在温江发展党的组织的使命:组织群众同反动势力斗争,又在斗争中吸收有革命觉悟、意志坚强的积极分子入党。
1929年下半年,他从经常接触、经过长期考察的人员中,首先发展了创办《青㭎》刊物的“青锋社”成员、小学教师黄增益入党。经中共川西特委批准,建立中国共产党温江支部,康明惠任支部书记。1930年9月,温江党员已有7人。1930年10月,经组织批准,中共温江县支部改建为中共温江县特别支部,书记仍由康明惠担任。
“作为一个布尔什维克,要入火不灰,入水不溺,人在哪里,革命就在哪里。”康明惠的这番话,曾给支部同志不小鼓舞。在支部的带领下,温江民众的斗争由自发、零散、争取生存条件的活动转变为有组织、统一、有明确目标的革命活动。
为掩护身份,康明惠在成都三倒拐街开了间丝线小铺,以便在手工业工人中开展革命工作。1930年,他又短暂出任温江县保卫团第三区团长,并借此身份联系党内同志,宣传教育民众,积极指导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康明惠辞去保卫团职务,奔走于成温两地的革命活动。这一行为曾引起反动当局的怀疑。有一次,康明惠邀约同伴到烟馆,打算了解达州万源农军起义的情况。同伴去买烟时,意外得到全城正搜捕康明惠的消息。康明惠迅速撤走隐蔽,这才幸免于难。
同年9月,康明惠奉令去江西苏区搞军事工作。临行前夜,他秘密返回温江,并一再叮嘱温江特别党支部的同志们:“在白区工作,态度要灰色,要避免无谓牺牲,不要图戴红帽子,要积蓄力量,待机战斗。”
那晚,他与妻儿作别,便向新的革命岗位奔去。不成想,这一别竟是永远。
康明惠从温江辗转至重庆,又乘船东下,于1931年冬到达上海。那年,他以化名“悯怀”向党中央作出《关于四川政治经济状况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四川的政治经济状况,并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在上海,他留下“不日即将起程,前往西一游”的书信,经同志们分析,“往西一游”可能是去江西苏区的暗语,此后就杳无音讯。1988年,温江县人民政府追认康明惠为革命烈士。
人们不会忘记,在曾经灰暗的鱼凫大地上,有这样一个鲜活炽热的身影,插下鲜艳党旗,唤起生命觉醒。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追寻·温江星火》舞台剧照片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追寻·温江星火》舞台剧照片
河畔林间,他的精神还在回响
康明惠之子康伯俊曾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提及,为了“闹革命”,康明惠先后卖掉田产70余亩,只剩下德通桥几亩旱地给家人耕种,维持生活。他还时常从家中拿走大量银元,用于革命活动经费。
在街坊四邻眼里,康明惠的生活极为简朴。他常头戴一顶旧呢帽,身穿一件绛黄色长衫,脚穿一双旧皮鞋,不修边幅,有时还自己担小菜去街上卖;他乐观勤劳,编竹器、做背心、做硬壳帽等样样能干;他还经常在田间地头帮农民插秧种菜、亲切交谈……
斯人已逝,但康明惠的精神仍在这片热土上回响。
2021年夏,在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音乐厅,以康明惠故事为创作原型的《追寻·温江星火》舞台剧迎来首演。彼时的青春热血、家国情怀和革命理想,跨越时空,飞扬激荡。
为创作这部作品,编剧、导演王晓刚自2019年便开始撰写剧本。谈及创作初心,他说,“康明惠参加南昌起义后回到温江,创建了温江最早的党组织,这段艰难曲折的经历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信仰的生动史实,也是话剧的原始素材。我们希望通过话剧让这段历史立体化,让这位英雄鲜活化。”
2022年秋,康明惠铜像落成江安河畔。“能在温江江安河畔塑立爷爷他老人家的铜像,我十分欣慰和感慨,爷爷的革命事迹如今搬上了舞台,相信可以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作为康家儿女,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康明惠的孙女康庆明难掩内心激动。秋风吹起了她斑白的发丝,她久久地注视着铜像。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康明惠纪念铜像
今年清明节前夕,一个个稚嫩的身影出现在亚洲湾广场。孩子们聆听着康明惠的生平事迹,依次向他的铜像敬献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或许在那刻,一颗颗“理想报国”的种子正悄然萌发于孩子们的心中。
江安河畔,杨柳依依。康明惠之魂正如这汩汩流水,时而撼人心魄,时而使人心澈,给予故土、给予一代代温江人绵延不绝的滋养。
相关报道:
  温江,一座为你留灯的城市《《《点击阅读
  希望温江——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 · 温江 一座为你留灯的城市》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
温江,一座为你留灯的城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