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为媒 解锁花YOUNG温江样本

2023-07-25 15:26:16来源:环球人物网作者:谢威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计划于2024年4月26日—10月28日举办。本次世园会的主题为“公园城市、美好人居”,美丽的公园城市,自然少不了花木植物。
近几十年来,温江在花木工艺方面不断深造,在全国举办盆景、园艺的会展活动,影响力也不断升温。温江作为本届世园会的分会场之一,策划以“一园一馆一轴线”的总体方案,以川派盆景为核心,重点展示温江千百年来匠心匠艺的精神风采,展示温江10万花木人在花木产业发展进程中所做的贡献。

温江区寿安百花川派盆景基地
翻阅温江40多年的花卉产业历史书卷,每一卷都沁染着花木盛放的暗香。这片沃土孕育出了一批批花木匠人,他们用双手和智慧,不断砥砺升华,铺就了温江区花卉产业的康庄大道。
第一代园艺人“川西花王”陈开钦传承发扬花木种植技艺,从事盆景艺术60余年,开拓了川派盆景的创新技法和花木技艺的传承;川派盆景的“花木传承人”胡世勋,深耕川派盆景的继承与发扬,在品种创新、产业升级和管理规范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将艺术延伸至花卉产业,带领温江区花卉逐步走向精品化、标准化、国际化;天星村党支部书记谢思凯,在温江植物编艺技术的传承日渐困难的时刻,复活旧的编艺手艺,筹划成立植物编艺合作社,通过编艺的手法将传统花木转变成各种形态的植物编艺产品,并规划打造植物编艺公园,变产品为景观、变村子为景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业,将传统工艺复活的同时生动诠释了产业创新;以产业振兴乡村为己任的温江“花农”曾建伟,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借助当代科技手段,让传统花木技艺与现代工艺相融合,不断推陈出新……

温江区寿安植物编艺公园

花木(农产品)进出口园区
“花木追梦人”启蒙园艺事业
花木产业萌芽的初期,“花木追梦人”是如何在困难时期埋下梦想种子的?
陈开钦出身盆景世家,他很小的时候家境窘迫,爷爷陈友松在世时以盆景蟠扎手艺勉强糊口。陈开钦从小在长辈的熏陶下,跟着父亲陈树山学习培栽苗木花卉和制作盆景。然而,他才学了三四年,父亲就去世了,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都落在了陈开钦的身上。年少的他只得挑起重担,继承父辈留下的手艺和事业。
虽然当时陈家手头不宽裕,但陈开钦想,“富贵贫穷由它去,只要手艺在就行”。他不断练习盆景蟠扎,立志将父辈的手艺好好传承下去。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中华大地,温江区的农户立足成熟的花木栽培技术优势,开始包产到户,广泛种植苗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开钦成立了寿安清水园艺总场,每年给乡里交承包费。到了1999年,陈开钦和子女们共同成立了成都陈氏花卉园林有限责任公司,一直经营到现在。
除了大力发展花木栽培技术,陈开钦也对川西花木产业做出了贡献。他无私地把家族的手艺传授给了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和他一样走上了这条路,干起了园艺事业。此后,温江多位盆景大师悉心向学艺者传授技艺。得益于大师们的倾囊相授,温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技艺精湛的盆景艺术家,温江郁郁葱葱的北林中,更隐藏着大大小小数百个盆景园。如此兴盛的川派盆景,也将川派盆景蟠扎的技艺推向高潮。
“花木传承人”继承独特技艺
赏柑篱落缀青圆,百年传承技艺深。花木产业在这一历史进程下熠熠生辉,“花木传承人”也在不断地发光发热。
2005年,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温江区举行,在一片争奇斗艳的花海中,温江的花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博览会中脱颖而出,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之中。温江花卉取得成功的幕后,是几代“花木传承人”共同努力而结出的硕果。
以川派盆景的代表人物胡世勋为例,他出身于温江寿安镇三邑村的一个书香世家。20世纪60年代初,胡世勋开始尝试制作盆景。1976年,当时还在生产队工作的胡世勋受到鼓励,开始大批量地制作盆景。不久后,他有了一个想法,何不走出园艺场,售卖自己的盆景作品,不仅能为队里创造收入,也可以让川派盆景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川派盆景制作大师胡世勋正在三邑园林精修苗木
然而,川派盆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花木市场曾处于低迷状态,胡世勋开始思考为川派盆景谋求更多出路。2015年,他创办了成都三邑川派盆景艺术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创办时期,胡世勋对园艺场里的大小事宜亲力亲为,看见园艺师做造型时,他忍不住要指正错误之处;注意到有盆景晒不到阳光,他立刻伸手调整角度;发现盆景迟迟未能成形,他努力查找原因,想办法……胡世勋说,要做好盆景,除了有扎实的技术外,还要具备高度灵敏的创作意识和善于发现的独到眼光。
在胡世勋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花木传承人”对川派盆景矢志不渝的初心和热爱,对中国的花木发展事业的无私奉献。
“花木奋力人”创新发扬传统
植物编艺早已扎根于“花木之乡”温江天星村百姓的血脉之中,这里更是走出了多位编艺工匠大师。
然而,随着老一辈编艺大师步入暮年,编艺技术一度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就在这时,天星村党支部书记谢思凯找到几位老编艺大师,提出复活编艺手艺的想法。他计划筹建植物编艺合作社,在全村推广编艺技法,通过编艺的手法将传统花木转变成各种形态的植物编艺产品,并规划打造植物编艺公园,变产品为景观、变村子为景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业。

花农对编艺产品进行修剪
2014年6月,植物编艺公园规划启动了。在谢思凯的带动下,天星村、天源村和团结桥社区成立了星源桥联合党委进行统筹协调,争取资金的同时通过多次开会动员园区的群众筹资筹劳,进行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院落整治。
经过谢思凯和多位编艺大师的动员,全村90%以上的花农投身到植物编艺中来,村民们干劲十足一起建造编艺博览示范园,与合作社和研发公司联合开发设计,采用紫薇、女贞、桂花、杜鹃、海棠等花木原料塑造了十二生肖、工艺字、亭子、花瓶等110余种艺术造型,并无偿将上百件编艺精品集成到示范园中。同时,依托40余个特色川西林盘,建成满天星、紫陌林等配套民宿项目。
此后,谢思凯又将传统的植物编艺技术结合花木产业现有的艺术特色,利用“旅游+”的产业模式提高花卉产业的竞争力,将花卉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链,为温江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花木接力人”书写现代新篇章
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温江区的花卉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呼唤新担当,“花木接力人”肩负起重任,也加入到助力温江花木产业的队伍中。
“花农”曾建伟从事花木事业已有28年,他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以温江区为核心的川西花卉苗木产业经营和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植入多元应用、优化提升、高效三产元素,形成叠加复合效应。
温江是川西花卉苗木的核心区,曾建伟在这里建设大型花木集散市场,维护了川西花木几十年发展的成果和区域品牌提升,促进川西花木产业继续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川西花木在全国花木市场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曾建伟还想到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积极参与国际园艺交流合作,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园艺专家和设计师的关注,以带动温江区的优质花卉产品慢慢走向世界。
步入新时代后的温江花卉产业,这里奋力生长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体现了温江区花木技艺传承、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理念。

“前店后厂”花卉展销场景
回顾过去,生长在温江本土的几代花木工匠,在用他们的方式书写自己的“花样人生”,助力西部花木产业发展。
“花木追梦人”崇尚自然、艺术,“花木传承人”助推顺应时代的产业化,温江的花木产业不断实现精品化、标准化、国际化,正进入人们的生活视野,同时也在深度融合城市发展。
当人们置身于那一抹绿色中,蓦然回首,温江世代工匠的精神滋养着温江花木的每一寸土壤,欣欣向荣的花木沁人心脾,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花落温江,美好之城”,2024年成都世园会的温江分会场建设立足南城北林空间格局,按“一园一馆一轴线”思路规划,依托光华大道、凤溪大道、生态大道全线的空间脉络,串联南城城市节点、北林花木产业带,彰显“以花为媒、扮靓城市、接轨国际”的生活美学和城市韵味。借助世园会,温江将再一次用花木链接世界,邀请全世界的花木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
相关报道:
  温江,一座为你留灯的城市《《《点击阅读
  希望温江——
一颗“芯”,一粒种,一条链——推进种业振兴的“温江答卷”《《《 点击阅读
乡村振兴绘画卷 产业致富“好钱景”《《《 点击阅读
高地,是这样抢占的《《《 点击阅读
一曲江安,奏响时代强音《《《 点击阅读
迎大运,温江“引体向上”《《《 点击阅读
文庙焕新 与你“遗”见钟情《《《 点击阅读
扩大“朋友圈”,共赢“多城记”《《《 点击阅读
温江,让企业舒心的“智慧”摇篮《《《 点击阅读
从“大炒锅”到智慧工厂的温江路径《《《 点击阅读
  大美温江——
烟火慢城,在水一方《《《 点击阅读
城市公园最深情的告白《《《 点击阅读
以花为媒 解锁花YOUNG温江样本《《《 点击阅读
  心安温江——
这是温江“幸福”的模样《《《 点击阅读
见证,一场城与人的双向奔赴《《《 点击阅读
温江人 话温江《《《 点击阅读
  红色温江——
昆仑巨声回响在幸福温江的上空《《《 点击阅读
康明惠:永垂星火映柳红《《《 点击阅读
  百味温江——
  “老字号”温江《《《 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 · 温江 一座为你留灯的城市》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
 

责任编辑:李香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