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原创

永不落幕的田园盛宴

2023-01-06 15:19:0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冯璐
大号 中号 小号
永不落幕的田园盛宴
鸟瞰天府农博园,2022年丰收节在此地举办。
  金秋十月,田野黄,稻花香,天府粮仓尽现无限“丰”景。沿乡村公路前行,田野上农机轰鸣,洋溢着丰收的欢笑。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庆祝活动在成都新津的天府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天府农博园)盛大启幕。作为农业生产的热土、农民生活的乐园,天府农博园以全新的姿态,承办自启动建设以来最重要的“三农”活动,“试验田”迎来开花结果的丰收时刻。
  丰收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盛事,和过去不同的是,今年的丰收节办到了田间地头——天府农博园的地标级建筑就坐落于“高标准农田”之间。从空中俯瞰,大田里种植的彩色水稻构成了“庆丰收、迎盛会”、稻穗、豆荚、谷仓、鸡、羊等文字图案,营造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意象。
  伴随着3000亩稻田中“画”出来的丰收图景长卷,礼赞丰收、向劳动致敬的歌声更加响亮。
  把丰收节办到田间地头
  从空中鸟瞰新津连片的农田,横平竖直、绵延数里,焕发着“藏粮于地”的活力。这样种植着高产优质的春小麦、秋水稻的大田,有个学名叫“高标准农田”。
  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在这里大显身手:平移式喷灌机能够精确控制喷灌时间和灌溉量,满足作物生长;作物长势观测站,可以远程分析作物长势、病虫害等;太阳能的风吸式杀虫灯,通过亮起吸引害虫的光谱灯,将害虫吸引过来灭杀,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工作人员只需拿出手机或者打开电脑,就能实现对田间作物的远程管控,从播种到收割都能智能化实现。
永不落幕的田园盛宴
植保无人机。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为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四川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几个月后在成都新津成功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更是奏响了四川“三农”新征程的最强音。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提升农民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也是在那一年,新津正式启动天府农博园的建设。
永不落幕的田园盛宴
中国农民丰收节产销对接活动一景。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首次落户四川、选址新津。一方面是基于这里深厚悠久的农耕文明沉淀——距离天府农博园不远处的宝墩遗址,承载着4500年前巴蜀先民种植水稻的历史记忆。古蜀先人以此为原点,筚路蓝缕开拓的农耕之源,已然形成刻入四川人基因里的农耕传承。
永不落幕的田园盛宴
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体育健身大赛。
  另一方面则源于新津焕发的“三农”新颜。近年来,新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面,累计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13.24万亩,同时引进现代乡村产业化项目40余个,加速链接起城乡资源要素,新时代“天府良农”的新风采和新风貌不断展现。而作为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窗口”和样板,天府农博园以“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为目标,以“田间地头办农博”为指引,勾勒出“室内展馆+室外展场+林盘展区+大田展区”的博览空间,充分展示了数千年天府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新时代“天府粮仓”的形象。
  “三农”领域盛事进入“四川时间”
  “我觉得这次丰收节特别有仪式感,也很有创意!”国庆假期,游客王女士携全家老少前来天府农博园游览,登上24节气塔俯瞰巨型稻田画,在大国粮仓科技馆看霸气炫酷的农业机械,在产销对接综合馆内购买优惠的农特产品,在主展馆商业后街品尝美食、美酒、川茶……在她看来,“精彩的内容太多,一天根本游不完!”
  天府农博园有会议中心、乡村文化振兴馆、大国粮仓科技馆、中华农耕文明博物馆和农业双创孵化馆5个展馆。其中,王女士提到的大国粮仓科技馆以端牢中国饭碗、拎稳菜篮子等为主题,宣传优质品种、现代农机和先进技术,发布全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全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就。设在乡村文化振兴馆里的产销对接综合馆则举办了历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回顾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展、金秋消费季(产销对接活动)、农民艺术周等活动,为全社会了解农业品牌提供了窗口。
  今年的丰收节从9月23日持续到10月7日,突出“农民节日为农民、农民节日农民办”的理念,主要分为“庆、升、典、藏、传”5个主题开展,其中包括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奖”、2022年度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颁奖仪式以及农民文艺汇演等环节。活动上还进行了“中国乡音、丰收拉歌”大联欢,全国各地各有特色的“丰收民歌”在现场依次唱响。现场还为全国遴选的种养能手、创业创新、电商技能、民俗艺术四大类“农工巧匠”授予“大国农匠”荣誉称号。
  为了实现引流量、促消费,丰收节举办四川·成都农业博览金秋消费季直播专场,打造“云展览”“云直播”等多个云端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吸引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以及省内外优质农产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00余家经营主体入驻,产品涵盖近4000种农特商品。天府农博岛设置了乡村美食长廊、天府田园美食馆、四川名优白酒馆、醉美邛崃·研酒馆、食物工坊、天府辣艺小馆等一批消费体验场景,并组织开展“食味四川”精品美食品鉴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消费。
  “我们通过深挖丰收节期间各类活动参与企业资源,共梳理参展企业及机构316家,精准对接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拼多多)、山东龙大食品、绝味食品等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促进活动流量转化产业增量。”天府农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天府农博园策划打造的“天府农博·踏秋季”系列活动,从秋分持续到冬至,持续推出“鱼头火锅厨王争霸赛”“稻花香里寻农味”“天府农博·踏秋季”等活动,切实把丰收节的关注度转化为了提振消费、恢复经济的推动力。
永不落幕的田园盛宴
中国农民丰收节群众庆丰收联欢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丰收节还组织了一系列品牌发布活动,突出“品牌强农”理念。通过发布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展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丰收节为全社会了解、熟悉、认可农业品牌提供了窗口。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成都主场活动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特别’。一是举办条件特别好。今年我们把活动办到了田间地头、办到了农民身边。二是节日活动特别丰富。今年四川主场组织了科技展示、美食推广、产销对接、农事体验、农民运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农味浓郁、趣味十足。三是仪式感特别强。为了进一步营造节日氛围,今年创新丰富丰收仪式,充分表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寓意。”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唐珂点评说。
  他还特别提到气势恢宏的农民群众集体朗诵《大国粮仓赋》、激动人心的各地农民报丰收场景等,“这些活动使得丰收节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
  在今年丰收节期间,南方国信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南农业产业数字交易中心等21个项目正式落户四川,协议投资137.3亿元,其中,协议投资35亿元的四川乡发数科·数字乡村示范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新津。
  通过“以节促产、以节兴会、以节营城”,天府农博园还推动了通威·渔光一体、造物圈农博文创基地、依文·深山集市、方所·乡村书屋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入驻;围绕农博大田、宝墩文明遗址等农事体验和农耕文明场景,招引了当代少年研学营地、立行教育农耕研学总部等一批研学教育机构,完善了天府农博园多元产业形态,促进了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这些投资项目都将助力四川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积极提振经济信心、市场活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据统计,今年丰收节期间,天府农博岛区域内线下人流达20余万人次,直接营收达1200余万元,带动收入达9000余万元。
  尽管丰收节已经落幕,但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步伐不会停止。据介绍,未来新津将在着力打造“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同时,争取举办种业、农业科技成果、乡风文明、乡村美食等系列展会活动,把农博园打造成涉农、涉乡村活动的重要聚集地、交流地。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还会孕育更多的梦想与奇迹。(冯璐)
       相关报道:
       向新而生,津非昔比《《《 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 · 向新而生 津非昔比 》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
向新而生,津非昔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