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D数字新城。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精神的引领,更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赋能。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遥知新津宿,梦魂亦清丽”……农耕时代的诗赋唱和,显现的是小农经济背景下的慢生活。
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汹涌而来的今天,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是时代的要求。在新津的建设者看来,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有着天然的渗透性、融合性和赋能性,是产业转型的最优选项,也关乎城市长远发展。新津已洞察到数实融合时代,积极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以数字赋能新基建、新智造、新农业,是处在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数字经济带和绿色经济带交汇处的新津必然的选择。
瞄准产业细分领域,推动数字经济全方位赋能新城市、新智造、新乡村,加快构建支撑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新津,正因数字赋能而日新月异。
数字赋能新基建:精明建设公园城市
当“数字赋能”叠加“新基建”,出现的是什么?是精明建设公园城市的新态势。新津在过去建立交通、安防等局部场景的城市感知系统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基建与物理基建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城市与数字产业共同发展。

地铁(高铁)新津站——杨柳河畔:1.3公里智慧公园城市场景沉浸轴。
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数字微城”,选择一个介于数字城市和数字社区之间的合适尺度,开展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满足居住、教育、医疗、工作、购物和生活休闲等一站式生活需求,再加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云+端”的高度集成应用,一个数智赋能创新发展的试验区正在新津浮现。
探索“物理城市+数字城市”双开发,从单一的城市开发向综合城市运营转变,在城市功能配套中植入智慧商业、智慧办公、智慧生活等场景,推动智慧城市感知源等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互联互通、功能集成、数据沉淀,通过数据赋能引育数字基建、数字建造、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

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
有潜力的城市才能吸引新兴产业和年轻高知人群的聚集。目前,数字微城已聚集数字经济企业30余家。智慧社区也成为年轻的工作者们的安居首选。去年,新增置业群体绝大多数为非新津本地人口,以26—46岁的年龄段为主。不少来自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的工作者也将家安置于这里,而这两个区域正是成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发展最好的区域,新津已与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联动发展关系。
而在水平方向的路上,通过数字赋能,强化了人与绿色空间的健康互动。从新津站到杨柳河,一条1.3公里长的城市绿廊里,导入数字新基建、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及人群,呈现公园城市智慧场景全景切片。

进驻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企业。
作为新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天府牧山数字新城正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智慧表达。目前,这里已经聚集广联达CIM+、斯维登科技、东软教育、51World数字孪生研究院、天象产城等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在设计者的心目中,未来这里将是一个掩映于山水之间、核心区特别发达的城市中心,充满了活力。
数字赋能新智造:转型发展传统工业
在新津,数字赋能新智造的抓手是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这里距成都市委市政府24公里,距离天府新区科学城20公里,距离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天府国际机场58公里,已形成以“三铁、三高、五快”为骨干,纵横交错、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基于物理实体的各种数据收集、交换都要借助工业互联网来实现,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从“显”到“隐”的抓手,互联网从“虚”向“实”的载体。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打造“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赋能交通装备、智能家居、绿色食品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价值拓展,发展智能科技及工业互联网产业。
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五网融合”模式,作为“工业互联网园区融合应用新模式”试点示范,入选了国家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五网融合”即:“园区状态一网感知、园区数据一网共享、生产制造一网协同、生产消费一网融通、园区服务一网统管”的融合创新模式。
在生产端,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主攻智能工厂和数字化生产线,实施“新工厂计划”,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如在产业园的成都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事丰医械”),只见生产车间不同区域分布着满是数据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是每台机器的运转情况,生产计划数、完成数、效率、出错率等一目了然。这两年,事丰医械先后引进了MES系统(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EAP系统(企业应用平台系统)等,实现了数据不间断采集、存储和提交,帮助企业优化工厂资源配置和生产工艺及流程,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产品端,产业园主攻智能硬件产品,围绕生产应用、生活应用、商业和工程应用领域,引育智能硬件产业供应链。目前园区已集聚以格力电器智能家居、民航物流智慧机场产品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智能硬件及相关智能终端产品40余户。民航物流围绕“未来机场”拓展智慧机场、智慧物流、智慧空管等智能硬件产品,其智能行李分拣系统已应用于天府国际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等。

骑龙湖湿地公园。(高俊忠/摄)
在平台端,园区主攻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互联网+制造”模式,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体系。比如,安睿智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睿智达)是中国建材集团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是该集团旗下唯一从事设备智能管理与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2022年以来,安睿智达订单量激增,项目辐射全国,在江苏、江西、宁夏等地广泛分布,订单量突破1亿大关。缘何能厚积薄发,安睿智达有关负责人表示:“安睿智达主要是三端发力,在平台端,做工业互联网的平台赋能;在工厂端,着力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在装备端,实现装备的数字孪生和智能化水平。总结讲就叫平台赋能、数据驱动、场景创新。”
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传统制造业各个环节和要素得到了整合和重构,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今,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经成为相关企业积极入驻的热土。
目前,这里已聚集安睿智达、易迅光电、民航物流、至臻光电、小巨人智造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园区积极融入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产业生态圈,围绕新型显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产业链,深耕智能硬件及工业互联、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已汇聚中车长客、新筑股份、格力电器、宁德时代、格力钛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上下游、左右岸企业1200余家。园区现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新经济梯度培育“准独角兽”企业2家,“种子”企业13家。
今天,新津人正在加快76平方公里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设。按照“人城产”深度融合理念,以核心区为重点,推进天府创智湾产业社区、骑龙湖创新创意公园社区建设,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新城,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创新表达。
数字赋能新乡村:科创助力乡村振兴
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千百年来始终是农业技术的革新者。千年农耕文明的火种,播撒在巴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如今,乡村已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当代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与技术,在数字赋能下,正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在乡村,以往产业供需乏力、主体弱小,乡村供给侧人、地、货等资源分散,城市需求侧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分散,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打通全产业链。政府应该推动乡村组织起来,搭建平台,链接城市要素,为企业回到乡村发展,以乡村为场景创新、创业、创造,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在新津区的决策层看来,公园城市经济价值转化的持续竞争力,来自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打造公园城市的创新场景。这种数字赋能延伸到乡村、农业,也同样能够让农业产业形成持续的竞争力。

天府创智湾。(廖学林/摄)
2018年6月,四川省委决定在新津区兴义镇创办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作为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园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围绕“农博引领+乡村振兴”,聚焦农业博览、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和绿色食品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依托天府农业博览园,发展“农业+科技”“农业+文旅”“农业+食尚”产业,吸引带团队、带流量、带资本、带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跨界到乡村发展,大力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新乡村产业集群,打造服务川渝的“数字农博+乡村振兴”综合平台,致力实现“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村社复兴”,打造“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
基于数字农博的理念,新津正同时与众多的企业和团队合作,在各自的赛道上创造不同的商业模式。决策层认为,如果仅仅将天府农博园当作传统的会展场地,即便每天办会展,能承载的人、企业、货也是有限的。如果同步打造数字博览平台,则价值承载空间将被无限放大。
如今,农博园已聚集了中国农大现代农业产研院、58科技农业总部、新希望智慧养殖、喜马拉雅“听见乡村”、天府新谷农博孵化园等一批新乡村产业项目。互联网、新科技与农业的“嫁接”,正在培育出数字时代的新农业成果。中国农大产研院聚焦川酒、川菜、川粮油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集高端农业与食品领域科学研究、成果中试、教学培训等为一体,培养新生农业科研力量。
58科技农业全国总部基地在2020年落地新津后,致力于打造集种植示范、种苗繁育、技术输出、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通过整合全球农业资源,以先进的品种和技术为抓手,实现品种的品牌化、标准化,再依托集团的互联网平台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它的目标是以“平台+流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以“技术+模式”延伸产业价值链。

中国农大现代产研院。
喜马拉雅的“听见乡村”创新基地,一方面从内容的角度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包括农业相关科技知识等,另一方面挖掘乡村故事,为旅游或者研学项目引流。游客们来到农庄,可以通过喜马拉雅3D环绕声收听种子发芽、作物生长背后的故事,感受乡村之美。
在数字赋能下,乡村变了。张河村被划入农博园建设核心区域后,开启了“农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道路。青年返乡创业,引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项目,推进农业博览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跨界融合,建成集趣果园子共享农庄……如今,张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
在数字赋能下,耕种也变了。在农博园里,稻浪翻涌,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民却颇为感慨:种了大半辈子地,这片田头的稻子不一样。过去种水稻,如今种旱稻。这种稻米米质佳、抗旱性强,试种成功后还可以推广到旱坡地种植。
依托天府农博岛,农业博览园正以平台化理念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现代乡村发展,以“农业+”“农博+”“林盘+”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搭建服务川渝的农业博览综合平台,促进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探索把每一个项目打造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彰显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打造全省“天府粮仓”示范区。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因彭山江口水患严重,犍为郡守李严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山一带的新渡口,新津被历史赋予重任,由此而得名。两千年时光飞度,沧海巨变。看如今新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津,正奋笔续写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华彩乐章。(于冰)
相关报道:
向新而生,津非昔比《《《 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 · 向新而生 津非昔比 》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