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稿件

起飞! 临空!

2024-10-08 14:39:52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2024年阳春三月,春和景明,国际空港经济区(成都东部新区片区)各项目工程如百花争艳,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建设发展好势头。位于该片区航空维修制造片区范围内,紧邻天府国际机场首批启动的重要功能性项目——航空经济总部基地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与此同时,航空经济总部基地配套道路项目也在全面推进,其中2条城市道路已完成并开放交通,3条园区道路进入路基施工阶段。

笔者了解到,截至3月1日,天府国际机场驻场航空公司已达到55家,机场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持续加密,枢纽能级不断提升,赋能成都东部新区临空经济产业发展。

成都东部新区经济正在乘“机”起飞。

临空,成都东部新区最大的特色

神鸟腾飞起,扶摇九万里。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执行首飞北京的川航3U8001客机搭载着262名乘客呼啸着顺利起飞……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让成都自豪地成为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投运的最大民用运输机场,是支撑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开放的新动力源,定位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机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构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机场。天府国际机场从2016年5月开工,到2021年6月27日投入运营,历时5年零1个月,建成“两纵一横”3条跑道、71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及相应配套设施,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的需求。远期规划建设“四纵两横”6条跑道、140万平方米航站楼,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80万吨的需求。

2024年3月中旬,笔者走进生机盎然的成都东部新区,采写临空产业时了解到:天府国际机场2023年已开通国内航线303条,国际航线53条,国内航线通达性全国第一,中转率处于国内一流水平。2023年旅客吞吐量达4478.6万人次,单场排名全国第五。


俯瞰天府国际机场。

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区域范围内,强大的人流与物流,给成都东部新区带来了极大的临空产业优势。

为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的未来公园社区,2023年4月17日,成都市正式启动第二批50个未来公园社区项目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三岔TOD未来公园社区、龙马湖未来公园社区、国家医学创新未来公园社区、航空物流未来公园社区。其中,国家医学创新未来公园社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医学城,东距天府国际机场仅12公里。国家医学创新未来公园社区定位为“创新策源转化新能级、高端医疗人才聚集地”,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的未来公园社区。航空物流未来公园社区将围绕航空物流供应链发展、人本生活、智慧绿色健康发展的需求,多途径解决航空物流供应链相关产业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多维度推动航空物流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全面服务完善天府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模板建设。

公园社区将是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和宜居宜业的魅力空间。

临空经济区,未来之城腾飞的翅膀

成都东部新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2020年4月28日设立,作为有效推动成渝相向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是充满期待和蓬勃朝气的未来之城。战略定位为加快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是: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人口达到160万人,GDP达到3200亿元。

成都东部新区的经济定位如此之高,底气来源于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为成都再添一处临空经济区,并被定位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核心枢纽、临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向西向南开放窗口和现代化空港新城。

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认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具备走出临空经济国际产能合作新道路的潜质,依托“一核四区”空间发展格局,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那么,什么是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实际上是一个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民航业和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重要载体。

现在,成都不仅拥有“一市两场”(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又拥有了“一市两区”(成都东部新区临空经济区和成都双流临空经济区),让成都东部新区成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战略载体,是未来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在区域的临空经济区域产生互动,为沿线国家提供中国航空经济领域的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绘蓝图,临空经济区应运而生

规划决定未来,定位决定高度。

作为后起之秀的成都东部新区临空经济,要乘“机”起飞,他们在规划与定位上敢于创新,大绘蓝图。

首先,四川在贯彻落实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中,规划了临空经济区,建设核心区150平方公里(其中东部新区100.4平方公里,含机场南片区、未来科技城、未来医学城、环三岔湖区域)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构建“一核四区”(一核:天府国际机场;四区:航空物流和口岸贸易区、临空高端制造业区、临空现代服务业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区)空间发展格局,引导临空产业集聚发展,与简阳、资阳、眉山共建国家级临空经济区,打造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在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核心区,规划建设9.3平方公里国际空港经济区(成都东部新区片区),发展航空物流、临空消费、维修制造产业。

早在2022年5月31日,成都东部新区就制定出台了《成都东部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成都东部新区成立以来发布的首个五年规划,擘画“成都东翼现代化新城”“成都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发展蓝图。

《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成都东部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在做强临空经济引领和先进制造业承载,充分发挥成都东部新区最大的临空优势,增量制造业承载空间。成都东部新区还提出聚焦临空经济、着力未来制造,强调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临空经济示范区、高端制造业核心承载区和成渝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成都东部新区先行先试,推动形成了《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并于2023年1月获省政府批复。他们在持续完善口岸运行勤务保障机制,推动口岸监管、运营模式优化中,天府国际机场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组验收;天府国际机场一次性获批4类指定监管场地,成为四川省内首个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冰鲜水产、食用水生动物、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已获批,药品、生物制品指定口岸已建成,标志着成都航空口岸功能再上新台阶。以“区港一体化”理念申建的四川省首个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天府综保区正开展国家部委并联审批,天府综保区(一期)已全面建成,意味着临空经济区将会吸引更高附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和生产服务环节向区内转移,提升综保区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圈强链”,打造临空产业新高地

走进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科技感十足的总部大楼,才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科技时代。在大楼三层,正在构建的民航生产运行全流程仿真平台,将集成机场运控、航司运控仿真、3D驾驶舱飞行模拟器、RPAS运行仿真、区进塔管制模拟机等系统,构建出空管、机场、航司等多主体空地协同环境于一体的一站式仿真平台。

2023年12月11日,被誉为“民航智谷”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在成都东部新区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正式投运。

据相关人员介绍,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是对标上海虹桥、法兰克福等国际航空港,定位为“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西部国际供应链节点、内陆自贸开放新平台、临空科技创新新高地”,聚焦“航空维修制造、航空物流服务、航空运营服务和临空消费服务”4个细分领域,构建临空经济产业链。

目前,成都东部新区航口局正加快实施的项目54个,总投资650亿元。航空物流方面,依托货站及空运资源,聚焦快递快运、航空货代、中转分拨、供应链服务、跨境电商物流五大领域,已签约落地普洛斯、顺丰、丰树、中外运等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64亿元。航空维修和制造方面,依托机库及飞机流资源,聚焦航线维护、定期检查、飞机改装、终端成品研发制造和关键器件研发制造五大领域,签约落地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海目星、锦鑫等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208亿元,已完成首架A321飞机客改货。临空商贸方面,依托航站楼及人流资源,聚焦商业贸易、临空会展、特色消费、文旅集散、跨境电商五大领域,签约落地奥特莱斯等重点项目11个。


四川赛德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客改货项目。

吉尔吉斯物流通道与国际贸易战略合作项目被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

笔者了解到,迄今已有30余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包括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航空总部基地、普洛斯、顺丰,国航、东航、川航、祥鹏等航空公司基地,总投资超过8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临空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含航空运输营业收入800亿元)。

建设中的简州新城和成都未来科技城、成都未来医学城,配置了较多工业用地,是成都智能制造业增量空间的主要承载地。“十四五”期间,成都东部新区聚焦“智能工业装备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绿色智能网联汽车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和检验检测”5个细分领域,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突出、根植性好、协同度高的骨干企业。预计到明年,成都东部新区先进制造业产值规模将达到600亿元。

产城融合,体旅文商农携手同飞


三岔湖。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两年多来,旅客、货邮数据的不断攀升,带动成都东部新区体旅文商农协同融合发展的态势稳步上扬。从三岔湖上泛舟、丹景台上观星、三鱼萌狮文化村看飞机起落,到精彩绝伦的舞狮民俗文化表演……新区以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姿态呈现,迅速在游客点赞中火爆出圈。


丹景台音乐派对表演。

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成都东部新区从建立之初就牢牢把握了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规律,天府奥体公园、未来科技城等新兴产业形态,成为本地体育产业和科技创新试验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新区探索体旅文商农产业融合发展逻辑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2023中国·天府龙泉山CHINA100山地越野系列赛、2023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一系列国家级重大赛事在新区举办,以赛谋城、体旅文商农协同发展的全新模式在新区加速成型。


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

成都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世运村、世运广场及部分项目比赛场地落地,成都东部新区将聚焦打造国内具有明显首位度的“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样板,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以成都体育学院、天府国际竞训中心的高能级专业为支撑,依托空港枢纽、山水融城、智力富集等优势条件,通过体育竞训强基固本、运动医学增值赋能、体育科创培企兴业、体育交往造势引流,建设“一心一校三园”的天府奥体协同创新产业带。


三鱼萌狮文化村观景平台。

体育产业需要赋予文化内涵,文体相互滋养。成都东部新区在文体旅融合发展中,注重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旅产品和品牌上大做文章。从三鱼萌狮文化村的火爆出圈,到三岔湖流光溢彩的灯光秀,再到樱桃采摘季的甜蜜分享,人间烟火气重新回归,乡村与文旅高度融合,已让我们看到成都东部新区文旅产业的时尚新活力。尤其是丹景山升级为4A级景区,一跃成为年度最热门打卡点之一。2023年“五一”节,丹景台顺势举办了以“落日音乐派对”“星空露营片场”为主题的“五一”户外嘉年华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这是成都东部新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体现。

成都东部新区抓住生活在平原城市的成都人对山情有独钟的情怀,把过去一直阻挡人们往来的“界山”——东面的龙泉山变成了“景山”,利用“山水港城”优势,快速构建起全链条全域旅游产品框架体系。

依托临空经济区优势,成都东部新区围绕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正全面梳理发展资源,创新探索“文旅+体育”“文旅+研学”“文旅+乡村振兴”等“文旅+”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他们盯准商旅客,特别是中转旅客,按不同时段做不同的吸引排列:3—6小时的机场周边游消费;6—8小时、8小时以上的文旅资源定制半日游、一日游的计划,让商旅和中转旅客在候机的同时领略天府人文美景,空当时间充实而愉快。

成都东部新区的产城融合、体旅文商农协同发展如此快速,是成都东部新区旅游民宿、露营地、乡村集市、旅游餐饮点的不断完善,文旅经营业态的不断丰富,旅游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相信成都东部新区会乘着天府国际机场的“翅膀”,未来的发展之旅会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未来之城,智慧是腾飞的翅膀

智慧,是一座城市腾飞的翅膀。

2023年,成都东部新区第七期“东部新城大讲堂”曾邀请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研究员张锟围绕“成都东部新区‘智慧未来之城’设计思路”作主题讲座,为成都东部新区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提供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成都东部新区“未来之城”的建设,根据规模总量、空间布局、产业支撑、指标管控四个维度系统测算重点片区承载能力,按照每4.6平方公里,就业人口规模10万人进行布局,对照人口、空间规模逐步匹配载体资源。目前,已投运天府国际大酒店、云享、悦享、美爵等星级酒店,提供房间约10000间;计划投用智链产业社区(一期),将新增酒店155间、办公3万平米、青年公寓526套、零售商业1万平方米。正在加快建设智链产业社区(二期)、航空经济总部基地、奥特莱斯、工业总部基地等6个重点项目;2025年,将形成酒店约6800间、零售商业约18万平方米、办公15万平方米、中转公寓约2300套、标准厂房约30万平方米的载体承载能力。

在生态环境上,成都东部新区积极把握2024成都世园会机遇,加快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预计到2025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实现增绿增景7.06万亩。届时,成都东部新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可达到15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0公里以上。

便捷的交通,会加速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强盛。在交通基础设施上,成都东部新区正全力推动地铁18号线三期、市域铁路成资S3线建设。同时,龙泉驿区至天府国际机场S13线、天府国际机场经金堂至德阳市域铁路S2线前期研究工作正在推进,将不断完善“高铁+轨道交通+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城市外联内畅交通路网体系,织密交通网络,到2025年,境内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47公里,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不低于50%。

公共服务的保障是市民幸福感的具体体现。成都东部新区按聚集65万预期城镇人口规模匹配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需求,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万余套,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3所,新增优质学位4.75万个,新建三级甲等医院2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让市民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成都东部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