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校长寄语:此生必须与“两个朋友”终身为伍

2022-05-11 17:17:13来源:环球人物网
原标题:春晖校长寄语:此生必须与“两个朋友”终身为伍
  “无论重大问题的面对和解决,无论史诗尽头的重启和创造,此生必须与‘两个朋友’终身为伍:‘读书’与‘运动’……”近日,恰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春晖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培明再次以《我们如何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为题,寄语学子,希望学子能够成为一名永恒的追光者,葆有直面困难的韧劲和有温度的心灵,一路向美而行。

李培明
  该篇文章曾在2021年底刷屏网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篇文章为疫情而写,李培明坦言,其实并非这样,“学校每年会为学生举办一场成人仪式,演讲稿本是为仪式准备的,没想到两天后一场疫情打乱了计划,我便通过学校广播的形式寄语学子。”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新时代下,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李培明希望通过再次分享这篇文章,让青年学子汲取更多力量。
  结合多年经验,李培明校长清醒地意识到象牙塔中的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孩子,接触社会少,面对突发状况,往往不能自如应对。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应对岁月无常?李培明说:“如果你想变得聪明和睿智,那就读书吧,如果你想变得强壮和健康,那就运动吧,这是我们面对‘无常’世界的不二选择!”
  李培明认为,未来世界不仅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虚拟现实、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呈现的“元宇宙”景象,似乎正在突破许多物理界限,正在带给我们新的生活(数字生活空间),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未知与扩展,当然,其中也不乏新的考验与应对,传承与创新,既有交叠又有冲突。“人活着,就是要不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人要有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的能力。”李培明谈道,唯有以东方哲学“易”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培养出新时代的青年具有文化自信,拥有“改变得不怕任何改变”的能力,才是中国教育的真正成功,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破局之道。

春晖中学介绍片
  春晖中学位于浙江上虞,有着110多年建校史,前身是1908年创办的春晖学堂,历史底蕴厚重,曾在这里就读的一名学生表示,春晖作为一所中学,给了我它能给我的全部,与时俱进的校风,扎实的中学基本功,刻苦坚韧的学风和意志。而这也是李培明一直所坚持的,他希望每个走出春晖中学的学子都能够温文尔雅,意正容端,胸怀家国,立地顶天。
  以下为《我们如何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原文——
  成人意味着什么?
  成人是指长大成人,不仅是生理、体力上的,尤指德才、能力方面。昨日垂髫,今朝成冠。“成人仪式”是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此,同学们要学着思考,试着自立,面对形形色色、林林总总。
  作为家长、师长,最高兴的是莫过孩子和学生的成长成人。看着孩子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做父母的像“捡到了一只金元宝”,之后,18年的成长岁月,堆积了许许多多的“金元宝”,堆成了“金山”“银山”。这些“金山”“银山”就成了日后父母的“靠山”,如果你不长大,父母还能指望谁呢?作为老师,欣喜于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他们高兴于你的热情活泼,高兴于你的专注认真,高兴于你的聪敏才情,高兴于你的执着坚毅,甚至高兴于你“淘气刁难”之后的“幡然悔悟”,你的真诚和笑意、成长和进步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褒奖。他们不仅关心着你在校时的点点滴滴,而且一如既往关注着你日后的工作生活,哪怕在他们退休之后,若在某一个闲暇时光的某一处地方,听闻自己当年学生取得了成就,那内心的高兴和自豪,真可谓喜形于色。除了你的父母,这世上没有第二种人会有这种感受,这个人就叫老师,春晖的老师!
  当某个时候某个地方突发重大事件或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常常能见到“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字样。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能够预料,为什么提前不做准备,如果能够预测,那以后就不会再有。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每个领域发生的“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叠加在一起,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幅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和诸多挑战的画图。
  在18岁成人之际,就要学会去面对、思考和担当。当然我们不是孤立的,有父母的提携,有师长的引领,有同伴的帮助。但有一点必须清醒:任何人不能陪伴你一生。人生如旅,我们是别人路上的过客,他们亦是我们旅途的风景。人生很贵,所有的相遇、相助、友爱、友情,值得我们一辈子的铭记和感恩,珍惜当下,珍惜拥有。
  回到今天的话题,无论重大问题的面对和解决,无论史诗尽头的重启和创造,此生必须与“两个朋友”终身为伍:“读书”与“运动”。这是值得终生托付并心心相印的“朋友”。如果你想变得聪明和睿智,那就读书吧,如果你想变得强壮和健康,那就运动吧,这是我们面对“无常”世界的不二选择!未来世界不仅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虚拟现实、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呈现的“元宇宙”景象,似乎正在突破许多物理界限,正在带给我们新的生活(数字生活空间),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未知与扩展,当然,其中也不乏新的考验与应对,传承与创新,既有交叠又有冲突。
  在你们即将成年之际,也是即将告别中学之时,如果让我给“中学”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规范”“基础”“养成”三个词。中学生说不上是专门的人才,即便到了大学接受的仍然是“通识”教育,但中学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所谓“规范”,就是学做人的格式、做事的方式;所谓“基础”,中学是全科学习、全面成长期,今后生活中的诸多知识、基础能力是中学阶段学成的;所谓“养成”,即是涵养身心、品格、能力,涵养求真的精神、崇善的情怀、尚美的情操,年少或许轻狂,但年轻不应挥霍,年少可能犯错,但年轻不至蹉跎。
  前不久,一篇清华学子的“树洞自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篇自白记录了这名清华学子的求学奋斗历程。生活给他以苦难,他报之以自强,最令人感动之处恰恰在于即使贫穷,也心系他人,情况稍有好转,主动放弃受助,努力挣钱资助关怀贫困生,“把爱传递下去”、“因为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这篇文章里,他的穷且益坚的韧劲、笑对生活的态度令人感动,从受助到施助,从感恩到回馈,这个环环相扣的善的循环,令人感动。从中,我们可以读懂自强与厚德,可以读出向阳与向上。道阻且长,行而不辍,即使不能自带光亮照亮别人,也要做自己心中的“元宇宙”,做一名永恒的追光者,希望你我都葆有直面困难的韧劲和有温度的心灵,一路向美而行。
  美哉青年!
  温文尔雅,意正容端,
  胸怀家国,立地顶天。

  (冯洁娜、郑国民)

责任编辑:蔡晓慧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