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网7月28日成都电(记者羊佳 通讯员刘艳)2017年11月,成都市正式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其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即通过培育独角兽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来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对于作为核心角色的“企业”来讲,“应用场景”是技术、资金和优势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环节。
在成都,一大批新经济企业崛起,以高科技的注入,推动新的场景产生,颠覆过去传统的商业模式,不断适应趋势和潮流、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其中,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大宗物资全产业链新经济企业积微物联,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以新技术为驱动,在大宗物资领域不断探索场景的应用与创新,培育出一个又一个数字化新场景。
场景一:“智慧物流+智能分拣”带来全新物流体验
在积微物联旗下的达海产业园区内,传统物流运输进行着新旧场景的切换。一辆辆货车载满货物通过门卫岗的数字化识别后快速离场,另一边也有空载货车进场准备办理提货。不同于传统物流运输,园区中智能门岗替代传统门卫,车主入园时一瞬间完成车牌识别,同时系统提供园区地图与导航功能,方便司机快速到达卸货区域。库房管理员通过配备的PDA扫描货品上的标识码,识别货品信息,高效便捷完成货品收发管理。
存放于仓库中的大宗货物的信息,通过数码仓库内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追溯查询,利用园区安装的500多个360度高清摄像头,不论是货主、车主还是园区工作人员,都可以借助系统,远程查看货物的实时情况,或利用VR设备实现“身临其境”。
客户能够远程提货,数码仓系统会通过货主指令协同平台,配合智能门岗,司机进入业务中心,在自助服务机上,通过人脸识别快速换单,到达装车位完成车辆身份与装货任务匹配验证,确保物资安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仓库安装了无线定位设备,货物移动有全程系统记录,同时配合运用3D数据孪生技术,对各类非法移动或吊装进行实时报警,全程监督货物的移动是否合规有效,确保各类货物装卸有序、安全可靠。”
园区智慧化以后,货物入库、出库变得智能、简单,货物安全得以保障。且在疫情期间,优化升级的达海产业园进一步推出远程功能——客户可在线下提货单、下加工单、查入出库、跟进度,打开达海微信公众号选择“园区协同”便能快速了解达海物资库存、入库、出库以及账单情况。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达海产业园实现“云仓”“云加工”的布局,“数字化”新场景诞生,产业园运行成功步入“数字新时代”。
[page]
场景二 专注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厂”
在积微物联公司的生态大屏上,可以看见远在西昌市的生产车间中,不同生产环节的各项数据的实时变动都显示在屏幕上。公司技术人员可以远程查看生产情况,分析数据,再将数据分析反馈至车间,优化工艺、服务生产。这个“神奇”的过程被专业人士称为“为传统钢铁企业装上工业大脑”。
参与钢铁行业的生产环节,是积微物联施展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场景。工作人员介绍道,不像早年间生产钢铁需要依赖“老师傅”的个人经验,而今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会有数据作为参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结合人工智能模型,每一道工序都能找到最优的方案,降低加工环节的成本投入、提升产品质量。
“我们生产线上安装了上万个传感器。以往采集的数据没有真正用起来,现在我们与阿里云联手打造的工业大脑可以让数据‘开口说话’,帮助传统钢铁生产提质降本。“钢铁大脑”的成功运用可以帮企业每年节约上千万元的成本。”积微物联技术负责人说。
场景三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废铁变“宝”
打造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积微物联也致力于解决“对产业中产生的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问题,旗下积微循环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再生资源的交易“市场”。“市场”内可处置的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钢铁与废旧有色金属、闲废设备、闲废材料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循环再生。
“有点类似C端‘闲鱼’的商业逻辑,积微循环扮演‘大宗领域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角色,但是业务范围并不单一。简单来讲,资源方将再生资源信息放到平台售卖,客户线上选货,看中后按照流程完成交易。”平台工作人员介绍道,由积微循环主动寻找资源方,与资源方协商将资源放到平台进行销售。取得详细的资源信息并上架后,平台将依托大数据的匹配功能,寻找目标客户,再启动地推工作,邀请客户上平台进行资源竞价。竞价成功后,签订交易合同,平台再协助客户完成提货。
以平台的方式,积微循环解决了过去再生资源交易过程中的痛点,比如货源信息不完整、价格信息不透明、物流信息不清晰等,以专员全程跟踪的方式保证了整个交易的安全可靠,让交易变得更加高效。
今年1月,在2021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上,“积微”“达海”和ET钢铁大脑项目成功入选城市场景机会清单。
不断以新技术为驱动,积微物联建立了行业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起大宗物资产业链集成服务生态圈,为产业链客户提供钢铁、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的智能仓储、高端加工、智慧物流、在线交易、供应链业务、平台技术输出、市场配套等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