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网7月23日成都电(记者羊佳 通讯员莫婧)7月22日,成都市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管理委员会(简称“欧管委”)赴江苏省常州市考察,并成功举办了“共筑新格局共建经济圈”2021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营商环境专题推介会。
谋篇布局 创造高质量投资机会
青白江区欧管委此次选择常州招商,是出于地理位置、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的的考虑谋划。从地理位置看,常州是全国唯一一个地跨上海和南京两大都市圈的城市,其辐射范围相当之广;从营商环境来看,当前常州市正在按照“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能源。从产业规模看,该市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1.3万亿元,拥有33个工业大类、企业近6万家,进出口产品数量巨大,与欧洲产业城打造临港智能制造产业聚集高地的目标高度吻合。
有了明确的方向,还需制定相应的策略。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无从着手的招商工作,欧管委迅速整理思路、整合资源,经过前期多次沟通讨论和电话会议,很快便与常州市四川商会(简称“商会”)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常州市四川商会会长、江苏路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广霖说:“过去受到地理位置限制,内陆地区发展远远赶不上长三角、沿海地区,我们很多四川企业家都选择外出创业,随着内陆地区发展越来越好,又有不少四川企业家希望回川投资。当我们了解到欧洲产业城后,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借助中欧班列,更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拓展海外市场。”
常州市四川商会由在常州投资创业的四川企业家自发组成,致力于常州、四川两地的经济合作发展和杜会福利事业,目前拥有会员近百家。
[page]
深入交流 当地企业投资兴趣浓厚
在常州市四川商会的引荐下,当天上午,青白江区欧管委先后来到两家当地企业考察。欧管委就企业运营、招商政策、园区发展等与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均表示出浓烈的合作兴趣。
“我们有大量产品出口德国和俄罗斯,中欧班列在这两个国家有哪些站点?需要多长时间?”“入驻欧洲产业城标准化厂房有哪些要求,地方政府有支持政策吗?”……在当天下午举办的“共筑新格局共建经济圈”2021年成都市欧洲产业城营商环境专题推介会上,60余家企业负责人争相提问,欧管委主任沈伟及时的向大家介绍了欧洲产业城的发展环境和常州企业的投资机遇。
会后,各企业家纷纷表示欧洲产业城的临港区位、班列物流和载体资源等优势对其很有吸引力,希望接下来能到欧洲产业城考察投资。
[page]
发挥内陆港优势 共享产业集聚红利
当前,随着成都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历史,青白江区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为整个四川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内销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据欧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欧洲产业城就是青白江区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政策优势,利用中欧班列的通道资源,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做强成都国际铁路港产业承载,打造临港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全新高地,着力破解传统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青白江毗河南北长期发展不均衡的具体举措。
“白纸画图、平地立城”以来,不到四年时间,欧洲产业城园区先后启动总投资82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总长度37公里的25条道路和水电气等9项公建配套。目前,欧城路、港城大道等31公里18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污水净化厂、天然气门站、消防站等6项公建配套建成投用;并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41万平方米生产厂房、3.24万平方米的蓉欧智谷大楼、4.28万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和人才公寓已建成交付使用,产业承载能力基本形成。现已落户总投资近920亿元的重大项目77个,其中投资额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上市公司9家。同时在城市建设、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也取得了瞩目成就,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于今年正式纳入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的培育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