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杂志文章
1949—1977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2023-07-21 16:36:46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行业篇 About the Industry

制药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对于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增进国民健康福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制药装备是用于药品生产的设备与机械,包括原料药设备及机械、制剂机械、药品包装机械、制药用水、气设备、药用粉碎设备、饮片机械、检测及实验室、其他制药机械等,制药装备产业的发展与制药工业的振兴息息相关,是保障制药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助推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眸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制药装备行业从以维修业务为主的寥寥几个小厂,到今天拥有1000多家企业,能生产4000多个品种规格,年产值达280多亿元,并具有一定出口能力的产业。这一切都得益于党和国家对制药装备行业在政策上的支持帮助。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制药装备行业的稳步发展凝聚着几代药机人大半个世纪以来自强不息、奋发努力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礼赞行业!
关于“制药机械”与“制药装备”的说明:上世纪60年代,制药企业机械化程度低,国家将为制药企业提供生产设备的企业都统称制药机械厂(简称药机厂)。随着制药产业不断发展,制药机械及设备从种类到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已远远超出了“制药机械”范畴,鉴于此,行业协会成立时将名称定为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故文章中会同时出现“制药机械”和“制药装备”行业两种说法,而企业还是习惯称“药机企业”或“药机厂”。

1949—1977 新中国成立—计划经济年代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1959年,上海中华制药厂研制的清凉油灌装机。

成长,是“征途万里风正劲,转首关河气象新”的开拓与进取。从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是我国制药装备从一穷二白到自主革新、艰难起步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有372家制药厂,大多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设备简陋、生产方式落后。制药厂的“母机”——制药机械更是少得可怜,只有一家名为上海天祥华记铁工厂(以下简称天祥)、规模很小的企业能生产部分进口压片机的配件、冲模和单冲压片机。

1949—1977 新中国成立—计划经济年代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辽阳制药机械厂生产的搪玻璃反应罐。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开始蹒跚起步。1955年,天祥生产出我国第一台T25型压片机,1956年,天祥改名为上海第一制药机械厂。1957年,化工部决定将部直属企业齐齐哈尔医疗器械厂迁至辽宁省辽阳市,更名为辽阳制药机械厂,至此我国第一家国营制药机械厂诞生。
直到60年代,中国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半手工半机械的水平,很多企业的机械化比例低于40%。当时,制药行业面临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环境恶劣等问题。
为此,国家组织化工厂、制药厂、制药机械厂联手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活动,取得了不少革新成果。这些革新成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革新成果对中国制药工业摆脱手工操作、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我国制药机械企业产品设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纵观60年代,国际环境严酷、国内经济发展困难,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水平,制药装备行业发展更为滞后。当时,德国FETTE公司生产的PERFECTA21压片机,其产能已达每小时126000片,PERFECTA31压片机产能已达每小时275400片。相比之下,我国ZP19压片机的最大产能只有每小时45000片,相对先进的ZP33压片机产能,也只能达到每小时110000片。
70年代,德国STRUNK公司生产的超声波洗瓶、红外灭菌烘干、安瓿灌装、拉丝封口联动机产量为每小时9000支(2人操作),与此同时,上海制药机械厂生产的安瓿灌封机每小时只能灌封1870—2350支,而封口工艺还停留在熔封式,保证不了封口质量。
截至70年代中期,我国只有10余家制药机械厂,能生产的制药机械品种规格少、稳定性低,另外还有寿命低、噪音大、加工粗糙等各种问题,产品相当于发达国家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水平。

1949—1977 新中国成立—计划经济年代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辽阳制药机械厂生产的三足离心机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