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篇About the Future
时下,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恰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崛起之时,不进则退。制药装备行业必须用全局视野破除思维定势,深刻理解国内外局势的变化,通过前瞻性战略规划和布局,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力引擎,在守正创新中焕发生机,在风雨震荡中赓续前行,为实现制药装备强国梦续写新篇章。
敬启时代 礼赞行业
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医药工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医药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围绕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医药工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国愈发重视医药工业的战略地位,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对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和向更高价值链延伸带来挑战;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健康消费升级,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医药工业应进一步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十四五”期间是制药装备行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制药装备行业门槛不高,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研发投入不足,基础科研薄弱,复合型人才、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严重匮乏,种种问题短板,导致我国制药装备产业在创新能力、产品技术、质量品牌以及行业规范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随着我国医药工业向中高端迈进,GMP标准从严从高要求,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系统服务等新需求都将倒逼制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为此,制药装备协会提出了新时期行业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利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在线监测技术等,对制药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形成系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装备新产品,并得到市场广泛认可。提高我国制药装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产品开发体系,推动制药装备行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大幅缩小我国制药装备行业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造10—15家提供智能制药装备的优势企业,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制药装备行业领军企业;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和制药企业的智能化双转型的步伐,推动制药装备向制造强国迈进。
启动制药装备开发专项,营造产业技术创新环境。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对制药装备行业的支持。发展高端制药装备,设立重点专项。以生物制药装备开发为突破口,针对重点疫苗、新型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多肽药物、血制品、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等前沿药物技术,建立资金扶持制度,设立重点专项。整合产业资源,联动制药行业、装备行业、试剂行业、耗材行业、仪器行业等多方进行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分离技术、过滤技术、多肽合成技术等产业化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点,实现供应链稳定可控。加快高端制剂装备开发,包括新型全粉末直接压片机、微丸压片、粉雾剂、密闭限制、连续生产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高效包装、在线清洗灭菌等高端制药装备研发,努力缩小与国外装备的技术差距,提升自主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培育新发展新动能,实现制药装备与整个医药产业同步发展。加强中药传统剂型现代化智能设备开发,围绕中药制药设备开发中涉及的若干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将传统中药生产模式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中药国际化水平,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强行业向低碳节能降耗的绿色制造推进,全面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通过先进的过程控制技术,改进提升传统装备,降低制药企业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推进制药装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生物制药装备发展创新平台,组建由大学、科研院所、制药装备企业、制药企业参与的生物制药装备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制药装备重点实验室,围绕生物制药核心工艺装备从高性能细胞株培养、制剂装备的产业链进行研发,瞄准生物制药产业核心生产装备,重点开发各类新型生物反应器、菌种高通量筛选装置等;在膜分离、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离心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方面,提高分离效率、原料回收率水平,弥补产品纯度低、分离流程长的缺陷,提升国产装备市场占有率。推进饮片设备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针对中药制药装备共性基础技术研究薄弱的问题,推进饮片制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智能+柔性制造”模式,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双驱并进,打通制造企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造“智能+协同制造”模式,增加制造流程远程协调、精确控制等功能,加快推进异地协同开发的研发众包、协同设计等新兴组织模式,实现企业与全球各方设计研发者之间的协同共享,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提升企业协同制造能力。打造“智能+服务制造”模式,全面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增加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客户的体验感。打造“智能+生态制造”模式,让所有参与的企业都能在此生态系统中融合共生、互利互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智能制造产业培养和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建立智能技术与制造企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引进制药装备相关海外人才。
敢于求变,勇做破局者;勇于求新,争做开创者;乐于求进,应做赋能者。制药装备行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为契机,以“自主创新、智能引领、绿色发展、重点突破”为原则,以“信息化与制药装备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创新发展高效率、低能耗、低碳排、自动化、智能化的制药装备,持续提高制药装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药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构建竞争优势,促进我国实现由制药装备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快速转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广大药机人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自强,向着至高目标攀爬前行,在求新、求变、求索的过程中,推动行业迈入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本刊部分文章内容引自:《中国制药装备行业60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改革开放30年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