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的四川成都,微风中带着些许凉意,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为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为守护居民健康安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一抹抹“志愿红”奔赴防疫一线,他们是党员、是退役军人、是企业职工……在防疫一线,他们尽心职守,充当“守门员”“宣传员”“引导员”“跑腿员”,用心用情文明服务群众,凝聚了战“疫”的星星之火。他们是守护这座城市最坚实的力量之一,为人民健康构筑起安心的屏障,也传递了一座文明城市拥有的爱与温度。
退休不褪色,老党员当好防疫“守门人”
9月1日起,在四川成都全市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后,青白江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纷纷响应号召,下沉一线冲锋在前,其中不乏一些老党员、退休老干部,他们忙碌在小区防疫一线,尽心尽力解决群众困难问题,凝聚起疫情防控的“红色”力量。
“小娃娃到左边第一个绿色通道做核酸。请大家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拥挤……”9月5日上午8点,正值青白江区北新社区北城映像小区的核酸采样时间,还没走近检测点,远远就听到魏宗林老人维护现场秩序的声音。
今年75岁的魏宗林,既是川化厂一名退休老工人,也是北新社区北城映像第一党支部委员,有着25年的党龄。实施全员核酸检测以来,他就积极申请成为志愿者,每天起早贪黑轮班,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秩序维护、执勤巡视、测温登记、督促居民做核酸检测等工作,引导小区群众配合政府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魏宗林协助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
“说不辛苦是假的,但作为老党员,尤其是退休老党员,越在关键时刻,越不能退缩。面对疫情,每一名党员都义不容辞。”魏宗林说。
魏宗林所在的北新社区英祥北城映像第一党支部,这次还有很多其他退休老党员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大家平均党龄都在30年以上,不辞辛劳,贴心服务,只为能够早日战“疫”胜利,小区居民徐琴为这些老党员竖起了大拇指,说,“真的很感激他们所做的一切。作为小区居民,要积极配合志愿者们的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褪下“绿装”换“红装”,退役军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绿装”换“红装”,战“疫”见担当。连日来,青白江区广大退役军人,同样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彰显军人的本色,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彪检查居民出入卡
“请您出示小区出入卡,谢谢!”“嬢嬢些,出门一定要把口罩戴上,为自己也为他人。”9月3日,在弥牟镇曙光村八阵图酒厂卡点,退役军人杨彪正在进行防疫志愿服务。此卡点是该村的主出入口,村民外出做核酸检测、采买生活物资都要打此经过。他一边检查村民的小区出入卡,一边劝导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出门要戴口罩。老人们也非常配合,“上岁数了,有时候就是要搞忘,马上戴,谢谢提醒。”同时,由于村内有七八家型材和门窗生产企业,检查外地车辆和人员也是杨彪的任务之一。
今年7月,服役12年的杨彪正式离开部队,回到青白江,目前正在等待政府统一安置。在部队里,杨彪表现突出,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士兵、训练能手、优秀士官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拥有10年党龄的退役军人,杨彪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等待统一安置期间,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主动在“文明兴蓉”平台上注册,并积极向村党支部申请,成为了一名党员志愿者。“在部队12年,与家人聚少离多,但这次他们依然支持我上‘战场’。”杨彪很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除了守卡点,杨彪还会在全员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并充当“跑腿员”,为困难群众购买生活物资。他就像陀螺一样,每天“旋转”服务在防疫和保供各个岗位上。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也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传递正能量。”杨彪说,虽然自己已经告别军营,但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人民服好务、站好岗。
凝聚抗疫星火,一家四口齐上阵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9月2日,是苏金玲一家在成都青白江区各核酸检测点坚守的第二天,也是她和丈夫第二次冲锋在抗疫一线。
苏金玲是青白江区大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负责社保办理的一名工作人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接到需要对所挂职的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苏金玲匆忙吃了年夜饭,便投入工作。
“最近有没有去过高风险地区?”“出门要佩戴好口罩......”苏金玲走遍了新峰社区的每户人家,不漏一家不少一户地走访、宣传、电话询问,早出晚归,从正月初一坚持到正月十五。
那些日子,细心的苏金玲发现,无论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志愿者还是排队做核酸的市民,都遇到了头发越来越长的“小烦恼”,不少同事还打趣道:“我的头发都可以扎辫子啦”。
苏金玲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理发师丈夫超哥。让他来解决这件困扰大家的“头”等大事。“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嘛。”超哥非常乐意。
敲定志愿服务时间后,超哥便在大同街道摆起了流动理发摊。在新峰社区、红光社区、派出所......超哥用娴熟的手法,认真地为每一位有需要的市民剪头发。随着一阵阵剪刀的“簌簌”声和推子的“嗡嗡”声,大家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也是那段经历,让超哥体会到妻子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坚守在抗疫一线的不易。“以后只要有需要,我都愿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疫情防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超哥说。
2021年底,苏金玲的儿子结了婚,家里添了新成员。在近日成都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银行工作的儿子苏诚茗、身为幼儿园老师的儿媳张雯婧,工作之余,也会像父母一样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检查健康码”“督促市民保持一米间距”“入户排查”“分发出入卡”……现在,苏金玲在凤祥社区,丈夫和儿子、儿媳在新峰社区,一家四口齐上阵,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最近疫情防控形势比较紧张嘛,我婆婆常常是早上六七点就出门,晚上十二点才回家。”苏金玲的儿媳张雯婧笑着说。

苏金玲(左一)正在协助核酸检测
“能够为大家服务,我们心里是幸福的,开心的。”在信息登记台的苏金玲认为,跟医护人员相比,自己一点都不辛苦,还说自己一忙起来啥都忘了,只剩下“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的念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争中,平凡一家人的携手逆行、共克时艰,展现出“奉献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和“一心向善”的优良家风家德。同在大同街道的陈玲一家也是如此。作为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陈玲不仅要接听便民热线,当核酸采样点“点长”,还做起了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积极组织街道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她的丈夫张伟则一直奔波在弥牟镇的疫情防控一线,为守护一方平安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看着父母如此忙碌,家中懂事的儿子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并揽下家里所有的家务活,无论妈妈多晚回来,总会帮她热饭、按摩,让陈玲充满感动。

陈玲在疫情防控一线
让陈玲更加感动的,还有来自群众的理解和支持。9月2日上午,全员核酸检测时,突然下起大雨,居民们纷纷从家里拿来雨伞和雨具等送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手上,“有个60多岁的叔叔,做完核酸检测后,无论我怎么拒绝,他硬是要把手上的雨伞拿给我,宁肯自己淋雨回家。”陈玲说,这次“战疫”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感到很值得。
疫情无情人有情,成都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奔走在社区、医院、检测点、工业园区、隔离点等各个点位,或协助全员核酸检测,或运输生活物资,或处理隔离点垃圾……他们的奉献也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形形色色的暖心行为和感动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冒芽生长,织就了一幅文明温馨的城市图景。(图片由成都青白江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