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惊叹于中国五冶集团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却鲜有人知道背后一次次攻坚克难、超越自我所付出的脑力和汗水。建设者们在有限工期内夜以继日地钻研、挖掘、浇筑、搭建,在无数危急关头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只要客户需要、人民需要、祖国需要,五冶可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可将千山雪融成春江水,可将万里云织就霞光锦。
攻坚克难的能力,来自不断提升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可规模化、商业化复制的项目管理体系。无论是仅用8个月便建设完成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还是5个月完成15公里地上地下改造提升的南充市主干道改造项目,依靠的都是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和雷厉风行的执行力。
攻坚克难的能力,来自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这是五冶人一以贯之的精神。从“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的青海一里坪,到“天路”之地西藏帕偏公路,再到无垠沙漠中的沙特YAMAMA水泥厂,五冶人一次次走进不毛之地,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
攻坚克难的能力,更来自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作为央企,五冶始终怀揣党和国家的信任、人民的重托。地震、洪水、疫情……每一次临危受命,五冶人都冲在救援一线,以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筑起钢铁长城。
“五冶”是一面旗帜,无论多苦、多难、多险的任务,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这面旗帜永不褪色!
系列报道:
开篇——
初心——
匠心——
丹心——
尾篇——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 · 五冶,用“心”建造》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