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记者的朋友圈异常热闹。“字体手动加粗加大突出显示!”,“再来一条今天的《人民日报》分享!”,“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县人民政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理塘是丁真的故乡。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输入“理塘”,大部分的相关热点依然是去年11月凭借10秒视频爆火的丁真。
丁真
而这一次,不是“网红”丁真,而是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平凡英雄。是他们,承载着担当与希望、浸透着汗水与泪水、饱含着热血与温度,书写了动人的脱贫故事。
泽批:让孩子走出大山看看这个世界
距理塘县11公里的奔戈乡小学,是五粮液援建的小学之一。泽批是这里的副校长。
2008年泽批来到奔戈乡小学时,全校只有20个学生。和工作上的正颜厉色不同,泽批为了让多一个孩子上学,挨家挨户劝,但很多人把他轰出来了,“我就是交罚款、坐牢,也不送孩子去读书。”2021年1月,记者走进奔戈乡小学市,全校人数从原来的1个班20名学生,扩展到8个班380余名学生。
奔戈乡小学
转折发生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在泽批看来,改变牧区家长对接受教育的观念,才能实现贫困不反弹,达到真正扶贫的目的。理塘县通过控辍保学工作开展驻村干部深入家中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和国家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宣传义务教育法等基本法律,使家长明白了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的权利、送子女上学是家长的义务。据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6月,理塘县3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乡乡都有标准中心校目标,县城内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超千人,成为甘孜州寄宿制办学规模最大学校;清理劝返、安置辍学和未入学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2601人。
如今,奔戈乡小学宽广整洁的塑胶操场边的教学楼外常年挂着一幅非常醒目的标语:“最好的虫草在学校里,最大的财富在教室里。”丁真走红后,泽批常常对家长说,“将来的每一个孩子都不会再有丁真的烦恼,会流利地说汉语,走出大山看看这个世界。”
奔戈乡小学操场上的标语
曾代春:村民说声谢谢,心里面暖洋洋的
“宣传片中丁真说他想留在理塘,这句话侧面反映出像丁真这样一批人的精神状态。他们愿意留在家乡是因为理塘的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包括现在川藏铁路要经过理塘,雅页高速也要经过理塘,还有正在筹建的理塘通用机场等等,这些东西我们老百姓都是知道的,他们知道理塘的未来是可期的,也希望可以留在家乡做出一些贡献。”2021年1月,记者走访理塘时,雄拉村第一书记曾代春说到。
曾代春
2017年来到雄拉村之前,曾代春曾经在理塘县一个叫绒坝乡的农区做了10年基层工作,直到2010年任职于纪委办公室。2017年5月,组织再次找到工作经验丰富的曾代春,希望他能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前往雄拉村就任第一书记。“你说不愿意肯定是假的,你说完全愿意吧,说句实话内心还是有抵触,毕竟之前在基层做了10年,然后到办公室也是业务骨干,对情况也熟悉了,现在又要换个工作环境重新再来。”对于当时组织上的工作安排,曾代春坦诚的告诉记者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原本我想会被安排在农区,因为我之前在农区做了10年,结果没想到通知下来到了牧区。内心一片茫然,因为农区和牧区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世界,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方式完全不一样。”
雄拉村有90户村民,其中38户为贫困户。初到雄拉村,曾代春发现情况比他想象中更严峻:基础设施配套落后,没有水泥路、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通信,老百姓还是生活在一个孤岛中的情况。“第一次去的时候挺抱怨的,觉得那个地方希望也没有,路也不好,然后饮用水这些都不方便,组织上怎么会把我派到这个地方来。”
经过四年的努力,雄拉村于2019年12月正式脱贫。如今,村里路也通了,电也架好了,自来水也迁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看到这些映入眼前,曾代春觉得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其实我们的起点低了,现在做好以后反过来看更觉有一种成就感。老百姓对我们很认可,到了家里非常热情,给我们端茶送水,走的时候对我们说声谢谢你们,心里面暖洋洋的。”
陶军:想为全村老百姓,也为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录
“芒康村总共有400多人,73户,学生100多人。全村最高学历初二,他们家中有8个女孩子。” 理塘县村戈乡党委副书记、芒康村驻村工作队员陶军肩膀上挂着相机,转过头流利的向记者背出芒康村村民的近况。
2020年4月23日,理塘县村戈乡芒康村非贫困户白玛达吉全家大小穿上崭新的藏装,激动而又开心地站在自家新房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四川开放大学)派驻理塘扶贫干部陶军和轩永昌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给他们一家拍摄全家福,把脱贫后的幸福瞬间定格为永远美好的回忆。在这3月-4月这两个月内,陶军一直都在芒康村忙着走家串户地为全村每家拍摄全家福。白玛达吉一家是拍摄全家福的最后一家。
四川开放大学派驻干部陶军正在为村民白玛达吉一家拍摄全家福
提到拍摄全家福的初衷,皮肤黝黑,身高一米八壮似康巴汉子的陶军突然笑的有点害羞,“我本来就喜欢摄影,经常帮村民照相。2019年底芒康村顺利脱贫,我的任期也快结束了,所以就想通过全家福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全村老百姓,也为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录。”在四川开放大学的帮助下,“屋顶革命”项目让芒康和康珠村45户村民的房子焕然一新,“一户一策”对口帮扶让贫困户居家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在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带领下,全村成“六洗一扫一整理”卫生习惯正在形成,房前屋后、家庭生活环境整洁卫生,老百姓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村民们对脱贫后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2018年陶军来到理塘后,常常走街串户为村民拍摄照片。如今,这些照片像是电影里的截图,不止定格了某个闪亮的时刻,还带着一些前后的剧情,仿佛只要点击,就能回看历史和继续播放生活。
2018年实施异地搬迁后的降央斯郎一家
2019年实施藏区新居后的邓珠郎加一家
8年,近1亿人,平均每小时1500人走出贫困。2021年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已经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