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巴乡是离被游客称为“摄影天堂”的新都桥镇最近的一个乡,相距仅5公里,318国道穿境而过。刚从呷巴乡调到甲根坝镇工作的镇党委书记丁真向笔者介绍,呷巴乡有黑石城、冷古纳托夷平面、木雅圣地景区等独特景观,乡里制定了“上靠木雅圣地景区、下建产业综合基地、中间连片绿色产业,环线旅游全域覆盖”的发展思路,与新都桥镇、甲根坝镇捆绑打造,目的是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赏美景、品美食,了解远古而神秘的木雅文化。
黑石城在贡嘎山西侧,海拔4200—4500米,是非常好的观景、摄影平台,颇受驴友青睐。其背后,是雄壮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群峰。

呷巴乡黑石城
冷古纳托是大山顶部一块巨大的原始平地,像一张四方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海拔在4300米左右。上面有大片草甸、湿地,也有弯曲的小河,是当地牧民的夏季牧场,也是观看贡嘎雪山的最佳视角之一。
木雅圣地是折西地区唯一的4A级景区,位于俄达门巴村,是一个纯牧区。这里有然梯寺,可感受古老的藏传佛教文化;有无数花海,美轮美奂;有种类繁多的植被,青翠葱茏;有牦牛帐篷民宿,可体验牧区生活;有农牧用具展示厅,游客可深入了解木雅人的日常生活……

黑石城雪山远景
俄达门巴村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因为成功让“牧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牧民变股民,股民变市民”而被多家央省媒体报道。
2022年8月,笔者见到了俄达门巴村党支部书记降秋杜吉。52岁的他是木雅圣地景区开发的引路人。他说,早年村里条件差,因为是高寒地带的牧区,道路不通,牧民没固定房住,人均年收入才900元,还不如在外面打工一个月。
“我们村的旅游开发,最初只开发了一条沟。”降秋杜吉回忆道。当时他在康定机场务工,认识了一名姓李的朋友,是做工程的企业老板。村里开发旅游资源时,降秋杜吉便邀请李先生来村里,去一条被村里人叫做“烂泥巴沟”的地方看了看。李先生被原生态的秀美景色打动了,说:“值得开发,但必须沟里住户签字同意才行。”
当时“烂泥巴沟”有40户牧民,起初要求“土地出租的钱只能40家分”,降秋杜吉耐心地解释了土地资源的国有性质,“不能因为你们住在这里,就归你们所有。你们有钱了,别人还穷,心里过得去吗?”
降秋杜吉给大家一共开了15次会,3个月后才统一了思想,全村800余人都按了指印。2013年,开发“烂泥巴沟”的项目启动,2015年开始,陆续有了游客。就在这一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俄达门巴村成为省委统战部定点帮扶对象。一年之内,路修通了,木雅藏式风格的牧民定居房修好了。在省委统战部和康定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协调下,成功引进外部投资,在村子里打造了4A级景区“木雅圣地”。全村牧民都成了股东。
景区的开发,直接带动了村民的收入。目前,村里有49户民房租给景区公司,每栋房每年有5万元租金。318国道沿线的住户开了民宿、餐饮店、加水点、小卖店等,收入非常可观。
村里年轻人都不外出打工了,不是自己开店,就是进景区旅游公司上班。目前在景区上班的本村年轻人有50多名。以前他们的汉语不太好,省委统战部安排他们去成都进行了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现在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每月收入3000多元。
在村里,笔者见到了村民尼玛卓玛一家。她家共有7口人——父母、身有残疾的叔叔、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再加上她和女儿。
尼玛卓玛说,以前她家主要靠放牧为生,住在帐篷里,生活很困难。后来享受到好政策,搬进了景区定居房。随着景区开发,妹妹在景区上班,弟弟在甘孜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家里开了一个小卖店,既卖日常用品,也卖自家50多头牛产的牛奶和自制酸奶,年收入15万元左右,加上年底村里分红,人均2100多元,她家能分到近两万元,全家生活一下就好起来了。

尼索(郑雨晴 摄)
据降秋杜吉介绍,景区开发不仅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也让村集体的经济壮大起来。“景区每年给村集体租金85万元;折多山的一个山垭口,是传说中木雅王国的领地,以前由几户村民经营,后来村里收回来、租给景区,每年村集体收入40万元;村里还有一个露天温泉,过去荒废着,后来村里贷款260万元,又争取到组织部帮扶资金100万元,打造好温泉洗浴中心后承包出去,每年村集体收入60万元……”
2018年,俄达门巴村在省委统战部四川海联会资助下,投资200万元建成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海联蓝逸牦牛奶站”,引进北京奶制品企业蓝逸公司并入股,村集体每年分红8万元。牧民们以前卖牛奶要翻山越岭运到外面,每斤只卖3元,现在,入驻家门口的蓝逸公司每斤收购价6元。
目前,俄达门巴村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村集体年收入200多万元,成了甘孜州的先进村。全村184户,拥有小轿车145辆,还有的村民购买了大货车跑运输。
随之提升的还有文化水平。很多村民以前放牧,没进过学校,文化水平低,全村没有出过一个拿国家工资的人。降秋杜吉也没读过书,“到城里进厕所,都不知哪边是男,哪边是女”。景区开发后,村民们的眼界开阔了,加上驻村干部的宣传引导,大家有了读书意识。今年,村里有两名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当了教师,还有3个孩子考上了康定最好的高中,而且所有适龄儿童都上了学。
去年,俄达门巴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降秋杜吉代表村党支部去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领奖,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这是他一生的荣耀和自豪。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康定情歌》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