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高原,有一座城,名为康定;有一座山,名为跑马山。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呦,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呦……”
因这首歌,天下人知道了这座城;因这首歌,天下人知道了这座山;因这首歌,这座城被称为“情歌之城”;因这首歌,跑马山成为人们惦记的打卡目的地。

康定城 (林革文 摄)
这首歌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民歌之一。它曾先后被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被海内外数以万计的歌唱家传唱,还随着宇宙飞船驶向太空,成为代表人类文明的艺术作品。
如今,《康定情歌》已经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一条情感纽带,成为康定的一张文化名片。
康定,一座历史悠远的城,一座多民族大融合的城,一座邂逅爱情的城。千百年的岁月长河里,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各民族的心灵触碰,让这座城如同这首情歌一样,有着超越语言、超越民族、超越时代的魅力。
西部的安康福地
康定是一座狭窄的城。被跑马山、郭达山、子耳坡环绕,折多河穿城而过。城依山势而建,山水相依、山水相伴。
因为窄,这座城又被称为“溜溜城”;古为羌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清光绪二十九年升为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改为康定府。
城南有跑马山,高出康定城300余米,因《康定情歌》而名扬天下。山顶有草坪,可放牧跑马,又称跑马坪;站在山顶西望,雪山连绵如屏障,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蔚为壮观。
城北有山名为郭达山,山腰插有铁箭杆一支。传说三国诸葛亮与“牦牛”国王相约,借一箭之地,此箭射此为界。诸葛亮巧用计谋,秘密安排人将此箭插在了郭达山山腰,受蒙蔽的“牦牛”国王还惊叹“射箭之人神力”。
城北还有一温泉,名曰二道桥温泉,美名贯穿古今。有一美景若仙境,人称“野人海”,就是今天雅拉乡的4A景区“木格措”,离城20余公里。

木雅圣地
西边有山叫子耳坡,松林茂密,山花烂漫。坡的西边,建有两座古寺——南无寺、金刚寺。依坡凭眺,群峰迤逦。
康定以折多山垭口为界,分折东、折西两地。古有“西出炉关天尽头”之说。
折东地区在大渡河流域,高山峡谷,是藏汉混居的过渡地带。这里气候温和,桃红柳绿,物产富饶,被誉为“康巴江南”。这里有古老的鱼通文化,有1935年红军路过时留下的多处红色文化遗址。
折西地区是真正的涉藏地区,雅拉贡布雪山洁白无瑕地挺立着,古老的塔公寺金碧辉煌。文成公主进藏时,曾留下释迦摩尼12岁等身佛像于此寺,护佑草原。此外,折西地区浓厚的藏族风情演绎出独特而神秘的木雅文化,吸引很多学者、专家前往研究。
康定的气候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这里有“蜀山之王”贡嘎雪山,傲立于群山之上。它的美、奇、秀声名远播,并在康定境内形成大小冰川30多条。苍莽的原始森林、古老的贡嘎寺,神秘而悠远,隐藏的千古之谜吸引着天下人的好奇。

贡嘎山 (郑雨晴 摄)
康定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有大小河流溪涧14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条,可开发河流34条,大小湖泊184个,总蓄水量2.5亿立方米;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铅、锂等,资源潜在价值为1000亿元以上;野生动物3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云豹、白唇鹿、小熊猫等40余种;茂密的森林里生长着川西云杉、冷杉等珍稀植物,并盛产虫草、鹿茸、贝母、天麻、麝香等名贵中药材……
康定物华天宝,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旅游、矿产、水能、光热和名优农畜产品等高品质资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茶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
康定历史悠久,是出川入藏咽喉之地,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指从雅安、名山、荥经、天全、泸定到康定的商贸路线。康定作为其中一个中转站,又分南北两条道路到达西藏拉萨,南道为川藏线,北道为青藏线。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蜀地商者就与大渡河以西部族(当时称为牦牛羌、牦牛夷等)进行骡马、牦牛、茶叶、盐巴及其他物品的交易。从蜀地到达康定的新都桥、塔公草原和木雅藏族聚居区的道路,被称为“牦牛道”或“马道”,是最早的茶马古道路段。
藏汉民族的“茶马互市”,促进着康定边贸的发展,也促进着多民族的交融。尤其唐朝以来,从“茶马互市”发展到“茶土交流”,内地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的交流更为密切,有人干脆入驻康定,开起锅庄。这个锅庄可不是锅庄舞的锅庄,而是指专门为促进藏汉物品交易提供服务的边茶交易商人,几乎都是汉商。
到清朝中期,四川雅安、名山、荥经等地在康定的茶商就多达70多家,还有以陕商为主的外省商人也纷纷来到康定经营各种生意。鼎盛时期的康定,是藏汉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涌现出一大批经济实力强大的茶商。
茶叶对于涉藏地区是最重要的交易商品,历代朝廷都奉行“以茶治边”。1902年,清政府在康定设官衙,监督茶叶等贸易,更确定了康定在茶马古道上的藏汉贸易中心地位,使其边茶业的发展走向极盛。清史记载,此时的康定“全市基础建于商业,市民十之八九为商贾”。
由此可见,康定是因茶马古道的商贸交易而兴市、而繁荣的。
“各业皆因茶而兴”,说的就是康定。它以茶马贸易为依托,衍生出更多相关联商贸行业。比如,为汉藏贸易穿针引线的锅庄业——交易场所、作坊、客货栈房;茶叶进藏前需用牛皮重新包裹,为适应马牛驮运而衍生出“缝茶业”;还有皮革业、搬运业、餐饮业……
繁华的边茶业,让康定成为多民族和谐交往的重要纽带,成为一座多民族融合的包容之城,更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现在,千年茶马古道虽已荒芜,但四通八达的公路编织着康定现代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更多商贾投资康定、融入康定。
新城与老城
一首歌有一首歌的魅力,一座城有一座城的魅力。
《康定情歌》因这片多民族融合的土壤而诞生,并名扬四海,康定城也因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更加璀璨夺目,吸引着世人目光和前往的脚步。
今天的康定城,已经从“一溜溜”到“一长城”。时代的前进,旅游业的发展,使康定以公主桥为界,在老城之外又长出一座新城。

康定城夜景 (包正富 摄)
老城与新城,是传统与现代的诗意交融,是并驾齐驱在时代铁轨上的两列列车,高歌着同一首“康定情歌”。
新城与老城,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呈现,让这座城美好如“康定情歌”,一爱就是一生,一唱就是一世。
古代留在康定的外地人多是生意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今天来到康定的不再只是创业者、生意人,还有很多追求浪漫、追求诗意和远方的旅者。
早年的康定,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相对于内地还是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上世纪70年代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就是三层的木质结构房屋,直到70年代末,在重庆的对口援建下,才有了第一幢四层砖混结构楼房。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今天康定的高层建筑已经鳞次栉比。原来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老城区,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建设,目前已达到15平方公里。
此外,市政府也对老城进行了旨在“挖掘民族风情、找寻历史记忆、重塑康定标志、体现康定味道”的升级改造工程,先后建成溜溜城、新市后街、水井子等老康定文化街巷。其中“溜溜城”被评为全省十大特色商业步行街,向阳街入选四川最美街道。新城景观轴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州民族体育馆等公益性项目相继建成。
近年来,康定市结合实际,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点,统筹谋划、分类施策,加快推进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康定累计接待游客314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9.41亿元,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康定,我们看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两路”精神,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顺利实现全面小康,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迈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富民安康之路。尤其是今年7月1日,全州启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中,康定市积极动员全市社会各界和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到这场家庭文明建设中来。我们相信通过这场实践活动,每个家庭都会成为康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点,让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引领时代,助力甘孜州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首新时代的“康定情歌”,正在被康定人演唱得激越而嘹亮。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尽在《环球人物·康定情歌》特刊线上版,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