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挥手唱《恋曲1990》,“叶倩文”在舞台上《潇洒走一回》,“陈小春”粤语演唱回忆《友情岁月》……大张伟、沈凌、白凯南三人在短短的10分钟里切换9个角色,最后以一首《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收尾,走马灯一般带领观众回顾上世纪90年代华语乐坛的黄金十年。
《百变大咖秀》又解锁了新的玩法,掀起新一轮模仿狂潮。
从2012年开播至今,《百变大咖秀》已走过了九年的时间,而第六季《百变大咖秀》更是节目阔别七年之后的回归。经典IP历经时间的考验仍然热度不俗,且凭借良好的口碑站稳综艺市场,离不开节目台前幕后各个环节的精品化制作。“如何才能打造一档内外兼修的模仿综艺”?《百变大咖秀》给出了答案。
01 内:扔掉包袱,突破模仿边界
模仿的灵魂在于人,模仿的精髓也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成为模仿对象本身。
在《百变大咖秀》,嘉宾们放心地卸下包袱,用全身心去体验另一段人生,将模仿细节做到极致。第一期节目中,大张伟和白凯南演绎《百变讲坛》,分别模仿易中天和纪连海,从嗓音到外形和神态,两位前辈的个人特征在大张伟和白凯南身上投射出来,极高的相似度让观众直呼“有内味儿了”。
敢模仿、豁得出去,表演者为每一场模仿秀所付出的努力可见一斑。挖掘《百变大咖秀》嘉宾们幕后排练、变装过程等准备细节可以发现,所有精彩的呈现都是经过表演者长时间的打磨而成,从观看模仿对象的经典舞台,学习动作、养成模仿对象的表演习惯,到最后的服化妆造,是几天甚至数周的时间都难以完成的跨度巨大的挑战。
节目除了模仿名人的经典作品,还有很多非人类形象的模仿呈现。为了尽可能地还原角色,嘉宾往往需要牺牲装扮的舒适度,由造型师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大胆的“装扮”。引发观众热议的百变“头部艺人”李维嘉,在节目中演绎了招财猫、模王奖杯、愤怒的小鸟、百变字典等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色和物品。他所呈现的爆笑造型都是通过头部倒模完成,不仅需要在皮肤表面涂上各种颜色的颜料,头上的模具也无可避免地会影响装扮的舒适度。但正是有李维嘉等模咖们大胆而敬业的模仿态度,《百变大咖秀》才能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观众们的想象边界,击中观众的笑点。
新一季的《百变大咖秀》更在原有的模仿名人、明星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拓宽模仿范围,延展到对虚拟人物、静态文艺作品的模仿,赋予了模仿类节目新鲜的表达。歌手黄龄利用自己柔美百变的声线成功模仿虚拟偶像洛天依,演员金靖、张海宇带来《百变动画展》,将博物馆里的中外名画演活了,获得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02 外:精良制作引领全民狂欢
模仿有了灵魂,也需要外在因素的加持和点缀。
服化的精美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模仿的还原程度。《百变大咖秀》每期节目涉及超20位艺人参与演出,演出舞台涵盖古今中外,需要准备的服装类型多、范围广,而服装组需要在3-5天内准备40-50套服装,其中不少服装还需要服装师们通过多方查询资料,同时加以想象来还原设计细节。模仿嘉宾们用心卖力的演出与精致的服化道具互相配合,才有了舞台上的“神还原”。
支撑《百变大咖秀》模仿舞台精美程度的还有幕后各部门高度默契的配合。第十一期节目中,大张伟、白凯南、沈凌三人合作《华语乐坛黄金十年》模仿秀,每个人要在短时间内轮番扮演三位华语歌手,并通过转盘形式依次出场呈现这九个角色。不仅嘉宾需要对模仿对象了如指掌,并且能够快速一键切换角色,幕后工作人员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为这样一场“要素过多”的模仿秀打配合。在搭档表演的间隙,剩下两位艺人需要快速变装。为达到无缝切换的效果,在观众看不见的幕后转盘处,几十位工作人员抓紧每分每秒合力更换布景、更改妆造、移动转盘……最终让嘉宾们没有一丝突兀地完成精彩的舞台表演。
如果说台上的模仿秀是节目长盛不衰的根基,那么台下的“模咖众生相”进一步丰富了节目的内涵。为将现场打造得更有氛围感,进一步加强嘉宾与台下观众的共鸣,节目组通过多方集结同样喜爱模仿、钟爱cosplay元素的素人嘉宾组成“模王团”,并让素人嘉宾参与到节目拍摄当中,被更多观众看见,真正地把舞台模仿延展成为全民的狂欢。宛如本尊光临的“周杰伦”、二次元动漫人物“火影鸣人”、从《西游记》里走出来的“猪八戒”……不管镜头切到哪个角落,每个人都在认真地诠释着模仿无边界的“百变精神”。
从嘉宾到台前幕后的所有细节,熟悉却新鲜的阵容、更多元的模仿内容、更精巧的妆造舞美和更令人惊叹的创意巧思,都令观众感到亲切的同时又多了几分惊喜。“内外兼修”的模仿细节为《百变大咖秀》所力图营造的温度和趣味兼具的模仿舞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正是缘于在细节层面不遗余力的投入、精品化的制作,才成就了新一季《百变大咖秀》的成功回归,为观众呈现出更优质的节目内容,传递更多的快乐,也为更多经典IP回归综艺市场提供了优秀参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