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人民品牌 > 人民学习

【课程回顾】杨禹:奋勇前行 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下)

2021-09-23 16:53:58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人民学习
大号 中号 小号
       9月1日,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莅临“人民学习·格局屏天下”演播室,为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了《奋勇前行 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下)》的精彩授课。
 
       杨禹首先回顾了前两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一节课主要讲了“1+3+1+N”的学习法和“9个必须”的具体内容;第二节课主要讲了有关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三新一高”的主要内容及深刻含义。
 
       本次课程杨禹从三个层次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进行解读。

\

       一、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国内地方考察与“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在关联
       杨禹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广西、河南、青海、西藏、河北等地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并将讲话重点与“七一”重要讲话内容相对比,整理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并反复强调的七个问题。

\

       (一)人民江山,国之大者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南阳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时,将这句话进行了补充:“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杨禹认为,这句话强调了人民与江山的关系,强调了党的性质,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国之大者”。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再次提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牢记国之大者。
 
       杨禹认为,“国之大者”是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紧密相连的,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心系国家,坚定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二)生态文明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武夷山、广西象鼻山、河南丹江口水库、青海湖、西藏灵芝和河北塞罕坝时有过多次强调。在考察广西象鼻山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杜绝滥采乱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在考察丹江口水库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杨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可以将‘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历史责任”。

 \

       (三)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俞邦村、广西毛竹山村、河南邹庄村、青海果洛藏贡麻村等地考察乡村振兴工作时,特别注重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在福建俞邦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在广西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杨禹认为,在乡村振兴工作和特色产业发展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是“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四)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果洛藏贡麻村考察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林芝嘎拉村考察时也提到:“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杨禹认为,“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而现在的民族工作还要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繁荣乡村结合起来”。

\
 
       (五)战略谋划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杨禹认为,“十四五”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西藏的考察体现了我们党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做的战略谋划。杨禹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丹江口水库的调研工作和在拉林线列车上的重要指示,认为战略谋划是推动经济建设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谋划着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三新一高”的经济建设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着。
 
       (六)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了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了柳工机械和螺蛳粉生产区后提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杨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反复强调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
 
       关于共同富裕,杨禹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青海、西藏、河北等地考察时发表的有关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的讲话,总结了做好民生工作的六项要求:直面急难愁盼,做好兜底保障,推动改革创新,调动多方力量,实现共建共享,奔向共同富裕。

 \

       (七)党史学习教育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谈到了学史明理,“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4月在广西考察期间谈到了学史增信,“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要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6月在青海考察期间谈到了学史崇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7月在西藏考察期间谈到了学史力行,“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杨禹认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表现”。
 
       二、伟大建党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刻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了伟大建党精神。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林场强调了“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林场职工代表们说:“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杨禹在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后说道:“所有这些具体的精神虽然各有出处,各有具体内涵,但是他们具有整体性和一贯性。这些具体的精神都来源于伟大建党精神。”
 
       杨禹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是源头,其他精神是活水,二者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32字的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内涵上的先进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用性。所有这些精神,在我们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时候,可以沿其脉络延展更多的内容”。

\
 
       三、从“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出发,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课程最后,杨禹总结了从“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出发,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
 
       (一)坚持“1+3+1+N”学习法
       杨禹再次回顾了 “1+3+1+N”学习法:第一个“1”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3”分别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第二个“1”指的是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最后的“N”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多个重要讲话。
 
       杨禹认为,要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扩大“N”,要将“七一”重要讲话前后的历次重要讲话都加入到这个“N”中。

\
 
       (二)精读原文
       杨禹建议,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时既要精读原文,也要跳出原文,“要带着认识逻辑跳出来,找到内在关联,再跳回去,跳出跳进的过程就是精读的一种方式”。

       (三)注意细节
       杨禹建议,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过程中要把握细节,不能只盯着讲话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概括、新部署、新要求,还要注意那些一以贯之的、反复强调的问题。
 
       (四)领会本质含义
       杨禹建议,在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时不能浮于表面,要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的深刻含义。杨禹举了一个例子:“很多同志在理解‘我们党朝气蓬勃,永葆青春活力’的时候,认为年轻党员数量多就是‘朝气蓬勃’,但这只是字面含义;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指一贯的从严治党使得我们党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活力和生命力。”

 \

       至此,《奋勇前行 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读》系列课程已经全部结束。杨禹用清晰的逻辑、丰富的资料、生动的语言全面、深入地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也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工作本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