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铃……”工作日的清晨,热线电话照例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智慧治理中心响起,工作人员迅速接起电话,详细询问群众诉求,能解答的,当场答复,需要核实的,认真做好记录……
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办人民群众之所需,网络理政全面反映出城市管理水平,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近年来,在青白江智慧治理中心网络理政社会诉求平台办理工作中,有这样一批青年人,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千里联线 接上八旬老人战友情
“喂,我想找一位二十多没见的老战友……”一个周末的早晨,一通来自上海的电话,牵动了正在值守12345热线的邹萍的心弦。
邹萍
邹萍从通话中得知,拨打电话的老人与其想要寻找的战友,都已经年过八旬,以往二人每年以书信来往,但最近两年失去了联系。老人只知道战友的名字、住址和工作单位。经过查询,老人提供的住址现已拆迁,其战友也已退休20多年,想要找到他需要花费很大功夫。
就这么放弃吗?邹萍并没有气馁,凭借多年经验,她积极协调公安和镇街,经过走访联络,在当天下午就联系上了老人的战友,双方时隔几年后终于取得联系,心情激动,求助的老人再次打来电话向邹萍表示感谢。
“能够帮到别人,我觉得很开心。”自2016年从事12345热线平台办理工作以来,邹萍始终秉承“网上访民意,网下解民忧”的宗旨,兢兢业业、严谨细致,全心全意为民服务。6年来,她累计办理网络理政社会诉求5万余件,始终保持着“零差错”的记录。
细针密缕 找准群众诉求根源
和邹萍一样,在青白江智慧治理中心从事网络理政工作的杨彬也是一位业务能手,6年来,她积极主动学习热线接听、数据分析技巧和档案管理等各项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负责日常12345热线工单的办理回复审核、分析数据和撰写工作机制等工作,因表现突出,曾荣获成都市“2019年全市网络理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杨彬
积极、热情是杨彬工作态度的代名词,在工单审核过程中,她认真检查每一个工单的回复内容,避免出现差错,在部门经办人员对审核结果有异议时,她会根据诉求内容,从群众角度出发,为其答疑;面对繁杂的数据分析工作,她经常主动加班,只为更好完成群众诉求分析研判预警工作,找准群众诉求根源和部门办事效率堵点。
杨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网络理政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担当,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周边的每一位同事。
心系群众 及时解决突出问题
转派、协调网络理政来件共10万余件,转办率达100%,这样傲人的成绩并没有让杨流铸自满,他反而及时总结经验,将其分享给了周边的同事。
杨流铸
作为青白江智慧治理中心12345热线平台转派件的工作人员,杨流铸始终心系群众,身体力行将热线办理工作的“小窗口”塑造成展现党员时代风采的“大舞台”。
从业以来,杨流铸坚持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区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做到各承办单位职责分工烂熟于心,派件及时、精准、高效。在12345热线办理工作中,他积极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认真倾听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敢于迎难而上,及时解决突出问题。
上述成绩是他的“勋章”,也是他开展内部业务辅导的案例来源,如今,青白江智慧治理中心12345热线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据青白江智慧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中心多措并举,提升办理质效。建立《市委书记信箱、市政府网络理政社会诉求平台办理工作六项机制》,梳理形成《2022年网络理政社会诉求平台办理质效考核细则》,修订完善《青白江区网络理政社会诉求平台办理工作规程》,承办单位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显著增强,事件办结率接近100%。(刘志刚 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