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大兴区清源街道温馨家园正式运行。作为残疾人服务的基层支撑平台,温馨家园承载着在残疾人身体康复、生活照顾和心理引导等方面功能。
自清源街道温馨家园成立起,谭健便担任了园长一职,在她15年的努力下,温馨家园的日常管理逐渐规范化,残疾人培训课程日益多元。辖区残疾人群体把这里当做“第二个家”,而谭健也被亲切地称为“大家长”。
谭健(左二)
2007年,40岁的谭健在某公司担任经理一职,那时的她热爱上了徒步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她对人生有了许多新的感悟,也萌生了投身公益事业的想法。
2年后,清源街道温馨家园建成,但试运行的前3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园长人选。谭健得知了这个情况,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决定放弃高薪工作进行参选,满腔的公益热忱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让她脱颖而出,成功当选温馨家园园长。谭健知道,这个职务代表着坚持、责任、关爱……
今年,已是谭健在温馨家园工作的第15个年头。多年来,在谭健的带领下,温馨家园设置了实用有趣的培训课程和专业细腻的关爱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前来体验、学习。
帮助残疾人绽放生命光彩是谭健的工作理念,她立足残健融合,邀请专业人士开设思想教育、生活自理等课程,同时注重残疾人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开设舞蹈、绘画、阅读等课程,并通过布置小组作业的方式,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如今,温馨家园日日有培训,周周有活动,开设的培训课程达20种,每天至少吸引70人来参加课程学习。
“不能辜负大家的学习热情,坚决不能断学。”每当雨雪天气来临,残疾人群体不便外出,谭健就上网自学课程,开通“云课堂”化身主播,线上讲授心理健康、生活技能等知识。在一堂堂课程的浸润下,辖区残疾人群体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大家相互鼓励,身心变得越来越阳光健康。
和残疾人朋友沟通的过程中,谭健发现许多残疾人家庭的收入情况并不乐观。为了帮助他们减轻生活负担,谭健亲自找资源、拉合作,对标企业专业用工标准,寻找适合残疾人的康复劳动项目,并开设了工艺品编织、餐具封装、手工香皂、毛巾封装等以简单劳动为主的职业培训。
但这类促就业培训,对残疾人的学习成果要求更高,编织、剪纸等手工也极考验耐心,这对智力残疾的群体来说不容易做到,甚至会有人在课上闹情绪。每当此时,谭健都会变换各种身份:似老师、似家长、似朋友,对畏难的人鼓励、对急躁的人安抚,成功疏解大家的坏情绪,帮助大家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
由残疾人制作的手工制品,会通过义卖、回收、返厂等方式进行出售,增加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去年,清源街道温馨家园开展职业技能学习培训70余场,帮助100余名残疾人提升技能水平、拓宽就业领域。“您不仅是帮了我家孩子,更是解救了我们这个家庭。”在温馨家园召开的家长会上,谭健总能收获许多感谢。
此外,为了让来到温馨家园的残疾人群体得到更好地照护。谭健还积极动员志愿力量,发朋友圈、在社区招募、与高校合作……让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现在,清源街道温馨家园助残服务队已有500余人,在大扫除、义诊、户外马拉松等公益活动中,到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