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您这是上哪儿去啊?”“嗨,遛遛弯儿,有事喊我。”“邓阿姨,好几天没见了。”“是啊,我都想你了。”这样的对话,是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街道康顺园社区副主任米海新与居民的日常。
扎根社区工作十余年,48岁的米海新以社区为家,把居民当亲人,以近乎“较真”的态度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
康顺园社区有4个自然小区共2000余户居民,在应急物业入驻以前,康达园小区一直无人打理。无物业小区治理顽疾如何破解?米海新想出了探索自治管理的“妙招”,通过引领社区党员参与邻里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周末大扫除清理楼道垃圾堆物;动员楼门长及时反映居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将民生诉求前置解决;号召有才能的热心居民“搭把手”,参与路灯维修、敬老义剪、修剪绿植,成为社区工作的“有力帮手”……在这样“自己的事自己管,大家的事大家办”的氛围下,小区环境卫生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居民也选择加入志愿者队伍,群策群力维护小区环境卫生。

米海新
类似这样的“老大难”问题,米海新遇到不少。
社区停车秩序杂乱,她就通过走访调研、听取民意、分类规范治理,针对单元楼周边无停车空间的,改造杂乱空地增设新车棚;面对楼道堆物堆料治理问题,在楼门长、志愿者挨个上门劝导某户居民清理楼道堆物无果后,米海新凭借对各户情况的了解,做出了推断——老人是将捡拾废品当做收入来源,于是她联系废品回收站人员高价回收老人家中废品,老人得知后,很痛快便同意了清理。
桩桩件件大小事的解决中,凝结的是米海新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她说:“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装着你。”

米海新
米海新的家离单位只有10分钟的脚程,她却常常要走个把小时,因为她习惯顺路到小区转转看看,看见地上有纸屑杂物,她主动捡起;墙面宣传标语破损,她立即换新;下雪天,她拿着铁锹、扫帚带头清扫安全通道。
十余年如一日,米海新的“热心肠”打动着康顺园社区的居民,也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她成了大家口中亲切称呼的“米姐”,大家总说:“有事儿找米姐,咱们社区的事她都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