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网7月15日成都电(记者 羊佳 实习生 张晨曦 丁璐)2021年7月,走进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四川航天信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开发拓展部,今年39岁的部门经理刘远利正和同事讨论互联网行业的时下动态。

刘远利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互联网行业技术浪潮的更迭“加速度”,常常让“追浪”的人感到疲惫和焦虑。然而,在刘远利身上却很少看见这种状态,因为他有着一种“成长型思维”:“天赋只是起点,重要的是不断学习。”而这也成为他荣获2021年成都市锦江区“濯锦工匠”称号的基石。
一腔热爱 铸就工匠价值
刘远利做了8年的程序员,其中有5年时间是在“单打独斗”。他没在科技巨头扎堆的硅谷工作过,也没拿过传说中的“天价”年终奖,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勤勤恳恳地写代码,或者叫“搬砖”。此外,也为不少政府机构和公司做些“添砖加瓦”的活。
2017年,刘远利在双流区公安局的指导下开发了“成都市双流区无证旅客入住审批系统”(以下简称审批系统),并拿下了四川省公安厅创新项目奖。
这个项目属全省首创,新开发的系统以最清晰的流程、最方便的操作、最少的材料要求,在电脑的显示器上通过人像比对完成身份审核,化繁为简,让群众少跑腿。
刘远利回忆道:“当时年轻,想要有所作为。想到这是对公安、酒店和游客三方都有益的事情,就去干了。”没有团队、没有先例,单打独斗的刘远利没有犹豫,一肩挑起了从调研到开发的十余种工作。仅仅半年后,“审批系统”上线了。审批系统通常在20秒以内就可完成过往“酒店-公安”两头跑的审核工作。同时,系统出台后,身份验证方便统一了,公安部门差不多每月可增加两万旅客信息的数据录入,有利于公安部门进行安全监管。

刘远利和同事们在办公室工作
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员工年轻化是普遍现象。据CSDN发布的《2020-2021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30岁以下的开发者占比高达81%。然而,作为一名39岁“高龄”的软件开发师,刘远利不相信数字,他说:“我在开发上做了8年,现在也热爱着这份职业。”
刘远利的热爱不仅源于攻破技术难点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你完成了一件事情,你获得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利益,还有精神上的成就感。这个成就感来源于客户对你的满意,来源于你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来源于别人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