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一件红火的印花衬衣,走在校园的林荫路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大二学生张雨婕一边向环球人物记者介绍校园,一边聊起了自己的专业,“大一结束后班里的同学就开始分流,我选择了应用数学。相较于其他数学类专业,应用数学可以把你从特别玄幻的世界里拉下来,接点儿地气。”
用心传递
无声的凝聚力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的2021年“五四”表彰大会上,张雨婕获评“魅力团干部”。在她的“魅力团干部”答辩材料中,预备党员、学生干部、三等奖学金获得者、三好学生等荣誉可以足足写满一页信纸。张雨婕身上,散发着如火的热情和活力,说话时语速很快,逻辑清晰,笑声爽朗。这很符合同学们对张雨婕团委工作的评价——有激情,有温度,有担当。

张雨婕(右十)在校级表彰大会上
去年10月,张雨婕组织承办校级团组织生活观摩学习(以下简称“学观”)。学观是团支部召开的示范性组织生活会,通过学生的集体才艺展演等形式展现青年风采。不同于其它学院的班级,张雨婕所在的班级每学期都会进行动态调整,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比较低。如何才能在众多学院中脱颖而出,展现同学间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呢?张雨婕灵机一动,想起了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期教师节目,是讲老师在偏远地区的特殊学校教听障学生唱歌。节目前半段,学生和老师用手语“聊天”,画面一直很安静。直到最后,所有听障学生微微发出声音和老师一边做手语操,一边唱歌。张雨婕深受震撼,那声音虽然细微,动作虽然缓慢,但学生和老师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凝聚力,让她久久不能忘怀。
那就组织同学们表演手语操吧!张雨婕心想,练习整齐划一的手语操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和体验不同的群体生活,向听障学生传达一种无声的关爱。
活动前一周,她和团员商议后决定组织年级所有学生表演手语操。初冬10月晚间,学生们站在教学楼的天台上,顶着寒风,打着手电筒,一遍遍排练。“感冒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人选择中途退赛。”采访过程中,张雨婕很骄傲地拿出手机,让记者展示演出视频。那段视频里,台上二十多个学生和台下的同学同步用左手拇、食指捏成小圆圈,再将右手盖于左手拳眼上,稍微旋转。这是代表爱惜粮食,厉行节俭。

张雨婕(左二)召开部门例会
最终,张雨婕所在支部获评五星级团支部。她感慨道,动态调整的班级中同学们的学业压力都很大,新到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归属感,大家只会倍感艰辛和孤独,而这次集体活动让同学间熟络起来了,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感。
[page]
用爱守护
青春的理想
“很多人鼓励我今后从事科研工作。但我感觉自己不适合,还是想做老师。”为什么打算选择这样一条路?在张雨婕心中,教师不仅是青年学习上的领路人,还是青年生活中的引路人。
2019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的张雨婕是广安人,在高中时数学成绩优异,也是数学培优班的一员。然而,刚进大学,因为学习环境的变化、课程难度的增加,张雨婕有些措手不及。“上了大学以后感觉以前学的都是算术。人生观都被颠覆了!”所幸在老师的带领下和自己详细的学习计划下,张雨婕的成绩稳步提升。
初入陌生环境,张雨婕也常常感到焦虑,为了缓解这种情绪,张雨婕常常给妈妈打电话,偶尔“显摆”一下自己的成绩,偶尔吐槽一下生活中的琐事。张雨婕的父母都是语文老师,在她眼中,学校里严肃的老师是她生活中的“知心人”。家庭给予的安全感稳稳托住了张雨婕的选择,“因为我知道父母会无条件支持和理解我,哪怕失败了也没有关系。”
她坦言,想做老师还有一点私心,就是寒暑假可以和家人一起旅行。她深知美好需要停下脚步去感知,就像一个在时间上处处连续且为正的函数,时间越长,积分越大。
张雨婕(左三)在学院五四表彰大会上
采访快结束时,张雨婕在学院门口被老师叫住了。在即将开展的学校挑战杯中,她担任学院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各年级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张雨婕有条不紊地回复老师的需求,然后转身笑着告诉记者:“大学和高中不同,不能只有学习,业余时间还要做各种社会实践,毕竟今后还要就业。”团委工作和学习生活在张雨婕这里从来不是对立的,她在用自己的节奏调和色彩,绘出属于自己的绚丽大学时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