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摇篮井冈山,看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2021-05-14 08:46:59来源:环球人物网
原标题:在革命摇篮井冈山,看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初夏的井冈山,雨水连绵,万木苍翠,处处充满了红色记忆。
 
  这里的山间小路,走出了通往民族复兴的革命大道。这里的八角楼灯光,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征程。
 
  90多年前,一群共产党人来到了井冈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90多年后,“长征路、强国梦”党史大篷车来到了这里,当年的革命火种依然令人鼓舞。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们见到了革命火种的播撒者,火炬的传递者,和如今更多火光的守望者。
 
  是他们,让这份红色记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毛浩夫:将青春留在大山,“双语”讲解把革命故事讲给世界听
 

 
  在井冈山每一处旧址,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革命历史,与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为了生动讲述革命故事,继承弘扬革命精神,85后海归讲解员毛浩夫选择将青春留在了这里。
 
  在江西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游客们常能看到一名着装得体、身材挺拔的年轻人清清嗓子,背上扩音器,穿梭于黄色旧居和铜色雕像之间,利用自己的英文特长翻译井冈山各景点的讲解词,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井冈山的革命故事,面对着一件件革命文物、从容地讲解着发生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
 
  32岁的毛浩夫,是江西干部学院、井冈山市委党校的兼职讲师,也是井冈山市毛秉华工作室的负责人,擅长通过讲述生动的英雄故事,让大家理解井冈山精神。
 
  毛秉华是毛浩夫的爷爷,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五十年如一日地宣讲井冈山精神,被誉为“井冈山精神守望者”。毛浩夫原本是一名海归硕士,在爷爷的感召下,他放弃了在大城市的优渥生活,选择回到家乡井冈山,接过来爷爷传递的接力棒,成为了新时代井冈山精神的讲解员,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
 
  “如果不挖掘出背后的故事,无论是旧址,还是文物,可能都很寻常,那么他们就失去了价值。”毛浩夫说,例如耳熟能详的“朱德的扁担”的故事,讲述的是当年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和红军指战员们一起挑粮的故事,实质讲述了红军官兵一致、讲革命榜样的作用。如果不挖掘出背后的故事,这根扁担就很寻常,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为了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搜集到更多的史料,毛浩夫参加红色文化宣讲,陪同爷爷调研采访、走访部队、重走红军路。“许多老红军都已离世,如果不及时去记录和传承,时间会卷走一切。”这些年来,毛浩夫奔走多地。“找到了红军后人,收集到了许多史料,目前许多尚不被人知的革命故事还在整理中。”
 
  “我会把井冈山的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让红色信仰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前进的路上。”在巍巍井冈山上,这个年轻人正用他火热的青春将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继续传承。
 
  组织学员朗诵红色家书、在革命旧址现场教学……如今在毛浩夫的课堂上,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生动详实的故事讲述得到学员们的肯定。
 
  但毛浩夫并不就此满足。他不断尝试新的传播手段,面对疫情期间游客不能实地学习的现状,毛浩夫通过制作短视频、新媒体平台推广、打造井冈山虚拟红色人物IP来讲述红色故事。相比于之前面对面的宣讲,“形式上更接地气,革命故事也就更受欢迎,才能直抵人心。”毛浩夫说。
[page]
  江满凤:用红色歌谣传唱使命担当,用扫把书写质朴和精神
 

 
  今年51岁的江满凤有“井冈百灵”之称。把红色歌谣唱遍井冈山,在江满凤看来,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历史,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会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党、爱国、爱家的种子。
 
  在井冈山的大街小巷,每当红色歌谣《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旋律响起,台下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份精神食粮,也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在江西已经被传唱几十年。歌词是江满凤的爷爷,江治华在井冈山红军宣传队时搜集整理,并于1927年随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时创作的。1982年,江满凤用当地客家山歌曲调重新配唱,让这首歌重新被大家喜爱。
 
  2007年,这首歌被用作建军80周年献礼片电视剧《井冈山》中的插曲,从井冈山传唱至四面八方。
 
  除了“井冈百灵”的称号外,她还是红军烈士江治华的孙女、井冈山龙潭景区保洁员。出生在浸透着红军烈士鲜血的地方,江满凤从小就把爷爷留下来的红色歌谣本当作珍宝。在井冈山龙潭景区从事保洁工作期间,她每天工作之余便留在山上,义务传唱《红军鞋》《人民军队忠于党》等红色歌谣,这一唱就是25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20多年来,在景区、在学校、在基层一线,江满凤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践行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江满凤说,“把红色歌谣传唱下去,是我的使命。”
 
  江满凤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们就要帮忙,不能把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丢了。
 
  10多年前,江满凤得知村里有两个孩子没钱读书,晚上掏出放在枕头底下、用布袋包了三层的300元钱,反反复复数了几遍后,便直接送到了孩子家长手中。这是她第一次帮助贫困学生,也开始了她资助困难学生上学的公益之路。10余年来,江满凤共资助82位贫困学生,捐助资金达32余万元。江满凤用无私的爱,点亮了贫困学生前行的火把。
 
  公益之路,细水长流,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无论是讲述壮怀激烈的革命故事,还是传唱充满革命豪情的红色歌谣,在万里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像毛浩夫和江满凤一样的人,播散下一颗颗服务照亮新时代的火种,续写百年党史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佩蔺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