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平凡英雄”,他们就在你我身边,用奉献与付出筑起道道安全防线。
11月13日,成都市锦江区总工会社会化工作者、锦官驿街道总工会副主席兼水井坊社区党委书记王怡左肋的伤,阵阵扯得生疼。然而,刚放下电话,他还是立即站了起来,噌地就往外走。
“常住居民9496户,辖区总人口15000多,以院落为单位,由物管协助网格员,逐楼栋组织……”他边走边盘算着,身上的疼,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前些天,他遭遇车祸,致使左胸部一肋骨骨裂,在医生的建议下回家静养。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顾不得医嘱。11月8日,接到开启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指令后,原本在家养伤的王怡待不住了。
“那个时候,哪能在家躺得住啊。”王怡说:“社区党委是最基层的党组织,社区书记是和群众走得最近的党员干部,这个时候群众最需要我们,带点轻伤我也必须上。”
就这样,8日一大早王怡就前往辖区企业检查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情况,回到社区后,又紧锣密鼓地连续召集了4场会议,研究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忙碌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辖区居民核酸检测任务即将展开。
“王主席,伤还没好,你咋个来了。”眼见王怡朝着检测点走来,社区干部柳林有些担忧地迎上前。
“社区的情况我最熟悉,现在是正需要我的时候,这点伤不算啥。”王怡说。
接过工作材料,王怡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一直忙到傍晚6点多,伤口又隐隐疼了起来,他却还在思考具体的检测措施。
“如果全部通知下楼排队,这院里都得站满。”“老人和孩子,晚上去排队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王怡一边思考,一边迅速给出了对策:分楼栋、分时段、分批次,为70岁以上的老人、小孩、孕妇、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开辟优先通道。
晚上8点,水井坊社区星桥街72号检测点,12个工位,24名采样人员,正式开始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时代豪庭小区居民王炜已经是第3次进行核酸检测了。对于当天的检测,她用“无比顺畅”来形容。“很有序,从排队,到信息登记,到取样完,不过才花了十几分钟。”王炜认为,这都得益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安保人员引导得力。
整整一个晚上,王怡一直在忙碌。一边要随时传达落实上级关于防控的指示要求,统筹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岗位的工作;另一边又要和社区工作者一道,维护队伍秩序,引导组织居民排队、扫码、测体温,保质保量、迅速有序地做好核酸检测。
锦官驿街道党工委干部得知王怡仍在带伤坚守,专门来到社区看望,叮嘱他“要注意休息,身体要紧”,并为社区增派了人手,组织大家轮班休息。
对于领导与同事们的关心,王怡觉得十分温暖,并用更加振奋的精神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我虽然受了点伤,但是手能动,脚能走,就是带伤,也一样能做事。”
(本文图片由锦江区总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