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建筑施工为主业的企业,能否管好项目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矿、中国中冶的核心骨干子公司,中国五冶把项目成本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完善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了经营质量效益。

中国五冶承建的成都金融创新中心一期项目
全过程集中集约 强化成本管理质量
集中集约是中国五冶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为了降低项目成本,中国五冶将项目合同、采购等关键重要事项均集中到总部机关进行管理。其中,对于项目合同,中国五冶制定了《合同评审管理办法》,确定了一系列合同评审标准和流程,从而严格把控订单质量,确保了潜在成本收益风险从“入口关”就被挡在企业门外。
据中国五冶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采购环节,中国五冶则由公司总部按照透明公开报价、最低价中标原则进行集中采购,对各类供应商从寻源、准入、使用、考核、退出全生命周期进行管控,并建立了评级和淘汰机制,定期考核,极大提升了采购规模与集中度,确保在同地区同类企业中,项目采购成本基本做到了最低。

中国五冶承建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项目
中国五冶承建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建设项目占地超千亩,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但工期只有短短9个月左右,短期内局部区域建筑钢材用量大增,对当地供应链和市场价格带来了巨大的波动因素。为了严控成本,中国五冶通过发挥总部采购平台作用,在全国区域内统筹兼顾货源量与合理运输半径,对项目实施优先集中供货,不仅节约采购成本约2000万元,还成功确保了工期目标实现,刷新了当地同类项目的工期纪录。
此外,在高度集中集约的基础上,中国五冶也按照管控能力的不同,赋予了下属单位、项目一定的自主权,并予以严格监管。
全产业链覆盖 提升综合成本管理水平
除了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能力,项目产业链条上合作伙伴的经营效益同样影响着项目最终的成本收益水平。“为此,中国五冶在做好自身集中集约管控的基础上,还将管控体系延伸到全产业链,通过向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伙伴输出管理经验,强化培训帮扶,提升项目综合成本管理水平,最终保障自身项目的经营效益。”中国五冶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了增强合作伙伴管理能力,中国五冶建立了严格科学的分包管控制度与机制,确保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伙伴在资质、背景、经营管理能力及综合实力等各方面满足公司项目管控的要求,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达标考核,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在“严”的基础上,中国五冶还对合作伙伴进行细致全面指导帮扶,将五冶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输出,帮助他们提升履约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进而确保项目成本可控。
在2020年复工复产过程中,中国五冶就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帮扶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例如针对大量项目复工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材料机具供应短缺、价格波动等挑战,公司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制定了科学的复工复产计划,通过优化货源渠道、提前锁量锁价等方式为合作伙伴保障物资供应,为合作伙伴租赁周转料具、施工机械等提供一定支持保障,有效缓解了短时资金压力,确保了项目正常履约,成本可控,收益有保障。
通过全过程、全产业链的成本管控,中国五冶确保了项目从营销成本全面受控,有力防范了潜在风险,保障了项目收益,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曾界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