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航积极拓宽红色旅游航线网络,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当地红色文化传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红色旅游航空出行的需求。让我们一起跟随《追寻红色记忆 飞越壮美山河》系列报道的脚步,听一听国航驻红色目的地工作人员的讲述,了解红色航线开通背后的那些故事。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这是一座汇聚着长征精神、三线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红色城市。1935年春,红军进入绵阳,当地掀起了保卫革命胜利成果、大力支援红军的热潮,不仅解决了8万红军在绵阳期间的衣食住行,还为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筹集了数千万斤粮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在绵阳布局了一批重要电子工业项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的绵阳又成为“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响应国家号召,享有“中国核武心脏”声誉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搬进了绵阳梓潼县的大山深处,在其前后,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骨干企业相继在绵阳落地生根。1991年,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务院三线办和三委军转民联合组决定,将绵阳市作为全国“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绵阳军转民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你能在这里从红色物件中感知长征精神;在两弹城,你能在这里回顾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我们缅怀逝去的同胞,更明白了什么是众志成城。国航将绵阳—北京作为红色旅游航线之后,人们可以更方便的来到这里,追寻红色足迹,寻找初心印记。
绵阳开航 方便旅客出行
国航绵阳营业部总经理阮晓明说:“绵阳,是一座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城市。绵阳—北京航线入选为民航局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航线,将更有利于绵阳—北京航线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发展。72岁的刘霞,父母、爱人、儿子,都是绵阳当地一家军转民企业的员工。1959年,为支持国家“三线”建设,父母带着当时才13岁的刘霞,以及刘霞的外公外婆,从沈阳的一家工厂举家来到绵阳。那时的绵阳是刚建成的宝成铁路上的一个大站,即便如此,刘霞一家也是辗转了几天几夜。“我们一家从沈阳出发,经北京到郑州,然后经陇海线到宝鸡最后抵达绵阳。”1975年,宝成线成为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82年,刘霞从绵阳到北京,坐快车用了两天一夜。
2001年,绵阳南郊机场建成开航,国航西南分公司前身—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分别执飞了绵阳—北京、绵阳—广州的首航。2012年10月,国航绵阳营业部成立。绵阳—北京航线从每周三班发展至如今每天两班从北京首都出发、两班从北京大兴出发。现在的刘霞去北京如同串门,前不久一家人还坐飞机去北京的环球影城玩了一天。
扎根绵阳 服务当地群众
绵阳是四川省内第二大城市,更是国航立足川西北航空市场,服务当地百姓航空出行的一个重要支点。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航积极支援绵阳的抗震救灾工作,调整运力,加倍班次,为赴灾区救灾的志愿者提供了便利。同时,调运货机及时将捐赠的救灾物资送达受灾现场。国航一系列的举措,为绵阳受灾时的航空运输及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2012年10月26日,国航正式成立绵阳营业部,统筹国航及国航系各航线经营管理工作,自此国航在当地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3年,绵阳市首届科技博览会期间,国航将绵阳—北京航线增加至每天三班,为科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交通保障,满足了绵阳市各大企事业单位的航空需求。2019年,为进一步方便首都与绵阳地区商务交流以及充分考虑广大市民的实际出行需求,国航绵阳—北京航线从2014年的每天三班加密为每天四班。
作为绵阳机场通航的首家航空公司,国航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成为备受绵阳广大市民喜欢和信赖的航空公司,更为绵阳市经济发展和绵阳航空市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个性推广 助推红色航线
2021年5月,绵阳—北京航线被遴选为红色旅游精品航线,绵阳作为红色旅游目的地有很多优势,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当地政府不但推出了以红军长征战斗遗址、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主的长征精神主题线路,还有以两弹城、老工业遗址为主的“三线精神”主题线路,以及体悟抗震救灾精神的主题线路。因为绵阳距离成都较近,动车最快只需要38分钟,因此被很多旅客作为乘飞机出入川的首选地之一。
为将红色旅游工作落到实处,国航精心搭建京、蓉两地红色旅游空中链路,合理调配航班航线资源,积极开展与绵阳机场合作,为红色旅游团队提供行前留座、代办登机牌、快速安检通道等更具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绵阳的老百姓也纷纷加入旅行团,乘坐国航飞机,前往北京进行参观学习或旅游。6月初,国航绵阳营业部首个“红色旅游”团队66人分别乘坐国航CA8634和CA1456航班,从绵阳机场出发前往北京,展开为期6天的双飞六日红色之旅。这个团队的成行,为营业部”红色旅游”产品打响了开头炮。
未来,国航将紧密依托绵阳和北京的红色资源,策划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精品项目,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助力红色文化传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红色旅游航空出行的需求。
绵阳等你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绵阳推出了三条红色旅游线路,带游客走进红色景点,重温红色记忆,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线路一:长征精神主题线路
飞龙山革命战斗遗址—青林口古镇—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来到绵阳,驻扎在东宣乡飞龙山,带领乡亲们打土豪、赶恶绅,建立苏维埃政权。如今,飞龙山上修建了红军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供后人凭吊和缅怀。
青林口古镇坐落于距江油56公里的青林口乡,古镇上的古建筑群,具有清末民国初年四川民居特点,镇内有红军桥、文昌宫等文物古迹。红军桥原名“合益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解放后,应当地老百姓要求,为纪念被杀害的女红军战士而改名为“红军桥”。
1935年4至6月,红四方面军在平武县平通羌族乡建立平南县苏维埃政府,留下了三圣庙门楼、红军桥等革命文物。历经八十余载岁月洗礼,红色文化在平南县苏维埃旧址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线路二:三线精神主题线路
梓潼“两弹城”—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126文化创意园
承载“两弹一星”精神的中物院院部旧址“两弹城”位于梓潼县长卿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的“两弹城”,已成为激励人们感怀历史、缅怀英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红色旅游胜地。依托“两弹城”建设的“两弹一星”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为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1956年,四川省委决定建立绵阳工业区,随着“四厂两院”(长虹、九洲、华丰、灵通电子)建成投产,诞生了跃进路,绵阳工业文明由此奠基和发祥,成就了绵阳工业文明辉煌的记忆。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今天的跃进路已经打造为集遗产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文创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作为三线建设重镇,绵阳城区还分布着众多老工业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26文化创意园。园区内保存完好的老式红砖房错落有致,与茶道、文创、音乐书吧等业态相映成趣,成为绵阳城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线路三:抗震救灾精神主题线路
北川新县城巴拿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北川新县城是抗震救灾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巴拿恰位于北川新县城中轴线上,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巴拿恰采用片石和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碉楼、廊桥等建筑充分体现了北川羌族文化风貌。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北川县曲山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三遗址两馆一中心”(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沙坝地震断层遗址、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遗迹、主馆、副馆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中心)。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
距“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东北2公里,是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这里是全世界保存面积最大、原貌保存最完整、地震破坏最严重、次生灾害最全面、破坏类型最典型的地震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