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个人的使命担当
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
近日,有两则王树国校长的新闻刷屏:一是3月19日,王树国官宣卸任西安交大校长,师生夹道送别,情感真挚,画面感人;二是王树国被曹德旺聘为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院长/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校长。
还记得上一次刷屏,是在西安交大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王树国在雨中脱稿致辞:“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我们只有大胆前行,就像这场风雨一样。我们仍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履行我们的职责,展示交大人的风采。”党委书记卢建军则悄然为他撑伞挡雨。二人在风雨中为毕业生带来了一场浪漫的最后一课,感动了无数网友。
西安交大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王树国在雨中脱稿致辞,党委书记卢建军则悄然为他撑伞。
从2014年出任西安交大校长到此番卸任,王树国在西安交大校长任上整整十年,青丝熬成了白发。
师生送别王树国的画面为什么能刷屏?因为它不仅展现了人世间最朴素的真情,也契合了公众对大学校长与大学互相成就的想象。
受人爱戴的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公众眼中,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大学校长。大学校长不仅应该是大学改革发展的掌舵者,更应该是思想和文化的引领者、文明价值的传承者,应该承载社会对大学之道的期盼。
对于网友来说,王树国是一名“网红校长”,很多人因为他充满家国情怀的毕业演讲以及富有亲和力的作风而认识他。的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些金句自带流量,而自带流量的校长,往往能够成为大学的响亮名片。
频频出圈的金句,一方面吸引着年轻人带着热血与使命投身国家需要的事业——网络上就有不少人表示,正是听了王树国的毕业致辞,而选择了西安交大;另一方面,冲出大学围墙向全社会传递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正向价值理念,与那些鼓吹功利主义、乃至挑战社会主流价值的所谓“网红”声音形成了一种对冲。
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时,众多师生为其送行。
在“网红”标签和“破墙”金句之外,更值得说道的是王树国作为大学校长的锐意改革。
十年前,王树国来到西安交大时,这所百年名校正处在低迷之中,设备陈旧、资金短缺、排名下降。而如今,西安交大实现了触底反弹,排名稳步提升,重回全国前列,办学经费也历史性突破百亿元大关。
“家国情怀”“西迁精神”是王树国历次毕业致辞的关键词。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哈工大到西安交大,将个人的使命担当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其道一以贯之。比如,主动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瞄准国家“双碳”目标,切入新赛道,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设立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医工学等专业,正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在王树国的改革中,产教融合的探索最受瞩目。他打破围墙办大学,与陕西西咸新区共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推动高校与社会全方位融合,在新土地上建设了一个“仙交大”。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数百家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港高等教育模式,对21世纪大学如何办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带动西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智慧引擎”。
今天,我们谈建设教育强国,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谈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在其中都发挥着引领作用。高校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又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我发展?都需要更多像王树国这样的“破墙者”,去打开围墙,去主动融入社会,去推动大学形成重构性变革,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正如一名网友看到王树国履新的消息后留言:“愿王校长培养千千万万个王树国式的栋梁之材。”
本文将刊载于2024年第7期《环球人物》杂志,总第514期,敬请关注。
总监制:张 勉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凌 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