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水袖单挑十八罗汉,她主演的《白蛇传·情》打破了戏曲电影的票房纪录

2021-06-22 16:22:32来源:原创作者: 黄先懿

白蛇为救许仙,硬闯金山寺,大战十八罗汉。酣战中,白蛇挥动数米长的水袖,卷起灯架上燃烧着的烛台,甩出一个漂亮的圆弧,将它狠狠砸在对战的罗汉背上。

 

·电影《白蛇传·情》剧照。

 

这是电影《白蛇传·情》的一段打戏,不少观众看到这里,会将它的精彩归功于特效——毕竟,控制水袖需要经年累月的功夫,何况还要用它卷起烛台,在不被烧着的情况下,完成如此行云流水的对打?这个看似有理有据的判断,很快被电影中白蛇的饰演者、粤剧演员曾小敏“打脸”:“是实拍,练了十几遍。”

 

能在今年新片扎堆、号称“史上最挤”的5月档突出重围,收获如潮好评,《白蛇传·情》在视觉、听觉上给观众带来的重重惊艳和冲击功不可没。当流传千百年的故事在粤剧唱腔中重新演绎,宋代水墨画般的镜头缓缓展开,一种暌违已久的素净之美扑面而来。

 

曾小敏希望,《白蛇传·情》能成为一扇窗,让更多观众推开它,看到粤剧的万种风华。


01 极致浪漫的东方美学

 

断桥相遇、雨中赠伞、蓬莱盗草、水漫金山……白蛇和许仙的故事,在中国几乎人人烂熟于心,影视化版本数不胜数。除了曾经的暑期必播剧目《新白娘子传奇》,近年来,以这个千年“IP”为原型而大火的影视作品,都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徐克执导的《青蛇》是对人性与欲望的重重开掘,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则是一个几乎全新的前世故事。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反其道而行,保留了传统故事主线,剔除枝蔓情节,以一个“情”字将五折戏串联起来,只对部分角色设定和情节进行调整——打破了非黑即白的角色塑造,允许人物有无奈纠葛、无能为力的空间。

 

民间故事里的许仙软弱至极,对爱情怀疑、对爱人试探。“很多观众觉得许仙是个渣男,不值得白蛇这样爱他。”曾小敏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甚至会想,为什么白素贞会喜欢那样的一个人,让她的‘喜欢’都变得不成立了?”于是,电影中的许仙不再怀疑、试探,他有过惊慌、疑虑,却在一番挣扎后幡然悔悟,痛哭道:“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

 

在《白蛇传·情》里,没有角色是“工具人”,每个人物都有情感。初次瞥见林中御风飞过的小青,法海未欲干涉,只道:“她非人类,自有她的去处。”小和尚偷偷放走许仙,跪求师父责罚,法海垂目,不见愠色,一句“仁者有心,也难怪于你”透露了他的心软。摈弃“反派脸谱”的法海,法相庄严中多了几分血肉。看守灵芝的鹤、鹿仙童,也会因怜悯白蛇腹中有子、夫妻情深而放她一马,“盗草”变成“求草”。

 

法海、仙童与白蛇的矛盾冲突不是僵硬的正反对立,而是因为立场不同、有各自的道义法则要坚守。这种不得已的宿命感,构建起了“万物有灵,众生有情,世间皆美”的极致浪漫。

 

电影脱胎于同名粤剧。2014年,曾小敏获得一个举办个人戏剧专场的机会。她不愿演一场既有作品的“拼盘”,思考再三,决定改编传统粤剧《白蛇传》,创作一个“能留下来”的新戏,《白蛇传·情》就此诞生。新编版一上演,就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曾小敏也凭借这部戏,摘得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之称的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此时,把这部戏拍成粤剧电影的想法开始浮现在曾小敏心中。恰逢珠江电影集团计划尝试4K电影,双方一拍即合。

 

戏剧是高度写意的艺术,电影则强调真实,两者的融合并不容易。好莱坞奇幻大片的模式行不通,曾小敏和导演决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东方美学体系。电影《白蛇传·情》保留了戏曲中经典的唱、念、做、打,同时结合电影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影片未播先火,从2019年起,在平遥国际电影展、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等屡获大奖。

 

02 戏我两忘

 

从艺30年,饰演过许多角色,曾小敏最爱的就是白蛇。尤其是《白蛇传·情》里的白蛇,契合了她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敢爱敢恨,敢于争取和抗争,也懂得妥协和退让,是有现代意识的女性。”

 

于曾小敏而言,每个角色都是一本书。她从书中看见浩浩汤汤的历史,读懂她们的一生爱恨,也照见自己。在《中国戏剧》杂志发表的文章《聆听足音》中,她曾如此写道:“个个跨越时空的女性,忽似故人,款款步来,却宛如流着自己的血,分不清了,到底是自己在塑造角色,还是角色在塑造自己。”而这种浪漫的戏我两忘,始于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

 

曾小敏的十几岁,几乎都在练功房和排练场度过。13岁那年,广东粤剧学校招生,“一张白纸”的曾小敏以一首儿歌入选,误打误撞开启了自己的粤剧人生。当时一同考入戏校的同学,大多都有“童子功”。自幼要强的曾小敏不甘落后,起步晚就靠勤奋追。

 

武戏动作大都极耗体力,曾小敏常常练得满身大汗,一个“后趴虎”(粤剧武戏动作,身体朝后跃起腾空仰翻),便在地毯上留下一个湿漉漉的人形,引起一阵哄笑,自己回头一看,也忍俊不禁。

 

1997年从戏校毕业进入广东粤剧院不久,曾小敏获得了一次重要的机会——与梅花奖获得者、著名粤剧演员丁凡合作《寒江关》,出演女主角。

 

曾小敏兴奋不已,信心十足。演出所在的南方剧院,观众席可容纳1000多人,上演那天,座无虚席。曾小敏邀请了教过她的老师,要好的亲戚朋友几乎都到了。

 

然而,在这场后来被曾小敏形容为“丢盔弃甲,大败而归”的演出上,她经历了自己粤剧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挫折。

 

表演中,剑穗意外“飞了”。舞台经验不足的曾小敏紧张到忘词,“头脑一片空白,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走圆场,走了两三圈,才听到乐器师傅在大声提醒我。”慌乱中,她心想,武戏是自己的强项,铆足了劲也要扳回一城。却未料到,几个翻身,头盔毫无征兆地突然掉下,饰品丁零当啷散落一地,“能掉的都掉了”。曾小敏忍泪勉强演完,大幕落下,她跑进后台哭了很久。

 

伤心、懊恼和愧疚像座山,久久压在曾小敏心上,这让她明白,“演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得起时间沉淀。”在低谷徘徊的日子里,曾小敏常常躲在舞台幕边看前辈们做戏,一字一句、一招一式仔细品味咀嚼。

 

一次下乡演出,《红梅记》开演第一场,曾小敏饰演一个小丫鬟。中场休息时,女主演突然在后台昏倒了。大家急得分寸大乱,团长大声问:“谁会演下面的戏?”现场一片寂静,谁也不敢吭声。团长扫了一眼,指向低着头的曾小敏:“你马上化装,上场。”

 

服装师、化妆师把曾小敏推进化妆间。十几分钟后,下半场开演。这场戏曾小敏在幕边看过数十遍,台词唱腔早已熟记于心,情急之下也忘记了胆怯。表演结束,现场掌声热烈,后台一片欢呼,曾小敏终于重新拾回作为粤剧演员的自信。

 

2017年,曾小敏成为广东粤剧院首位女院长。日常工作繁重,常常忙到喘不过气来,只有排戏是她最愉悦的时光。在她心里,始终为粤剧保留着一方净土,排戏时永远只有纯粹的专注。

 

这几年,曾小敏很少因为生活中的人和事流泪,但在舞台上触动而哭的次数却越来越多,常常不自觉沉浸在角色的境遇里。“现实中经历的一切喜怒哀乐,都被我寄情于人物之上了。让我抒发情感、宣泄内心的出口,正是我为之不断努力的舞台。是舞台赋予我自由、赋予我思想、赋予我灵魂、赋予我生命的绽放。”


03 在传统文化的根上自然生长

列表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