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在北京周口店遗址考古百年纪念活动现场宣布正式启动拍摄,开启全新的12处中国遗产地之旅。
在第一季节目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带领 “布鞋男团”深度探访了10个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2个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地,从实证5000年文明的良渚古城遗址到审美朝圣之地的西湖文化景观,从国际文化交流碰撞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到被老外誉为“天地之中”的登封古建筑群,从蕴含中国美丽乡村生活智慧的皖南古村落到三千年炉火不灭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节目第一季播出后收视率在文化类综艺中排名第一,全网播放量达到2亿次。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在人物组合与话题打造上迭代升级,让语态更年轻、单期更聚焦、话题更新锐。嘉宾人物属性升级,飞行嘉宾将邀约杨澜、窦文涛、赵普等有文化属性的主持人和国乐大师方锦龙等文化嘉宾倾情加盟,同时邀请有国风国潮范儿的“90后”青年进行代际话题碰撞,让人物定位更清晰、人物构成更多元、人物关系更聚合。其中,“50后老单+90后年轻群体”互为引路人,在内容输出上既有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横向对比,也有让历史启发关照当下的纵向对比;既以宏观视野,统领节目主线,权威输出,也从微观层面,触达世遗周边,感知烟火。而世遗守护者联盟也同步升级,以更有力度的方式出场,他们是世遗守望者、历史揭秘者、考古发掘者、慕名旅游者、幸福居住者......节目将更加深入聆听他们的真实故事,感受世遗地的温度,通过与他们对话互动,拼凑出一个全新视角的遗产地。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一季以传播促传承,借助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面向未来制定世遗的话语规则,让公众真正参与到文物的欣赏与保护中,实现知道、参与、监督、受益四个维度的认知与践行,在媒体与公众层面让世界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活起来”。从知、参、督、益到行、读、创、辩,《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完成了主打概念与叙事逻辑的升级跃迁,更为深入且系统地回答了世遗是什么、为什么是世遗、世遗能做些什么以及整个过程的启发与结果的反思这四个问题,而这四个问题也分别对应着内容打造层面的四个升级点,即创“开篇视角”、设“世遗聊天室”、造“艺术大事件”、绘“单行日。
不同于之前的棚内综艺,《万里走单骑》作为一档世界文化遗产探寻体验类节目,以厚重的文化为内核,以“走”为“轻出口”,以纯户外体验类纪实的创作方式对节目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了全新升级,将文化与综艺这两种形式进行灵活嫁接,创新式地以 “文化+综艺”的手法,两种风格的优势互补,使节目呈现出1+1>2的效果。此外,节目还利用无人机拍摄、3D动画情景重现等新技术手段,让世界遗产地风貌更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更直观的了解世界遗产。
第二季还将助力文旅文创,衍生“世遗文创设计”;打造世遗城市名片,开设“世遗文化大讲堂”,联合多方打造专属世遗地的“世遗文化大讲堂”IP。以单霁翔为文化讲堂代表,每年输出3到5场与世遗主题相关的文化讲座;联合遗产地,寻找最佳契合点,助推当地世遗,遗产文化经济出圈;借势文化学者/嘉宾艺人,花样互动跨界造势。巧妙借势文化学者的专业圈层,嘉宾艺人所在领域,联动文化圈、艺术圈、时尚圈、粉丝圈等跨圈层多向互动;事件观点前置,年轻嘉宾当下话题入手,当地学者层层答疑、老单课堂互动问答;联动平台品牌营销,多维立体化传播,关联多平台,强化品牌归属感,定制化营销垂直转化。开创打卡安利新形式,形成世遗地追逐热潮。
同时,单霁翔新作《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也在本次活动中正式发布。全书以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和保护的故事为经,以“老单”在9个省份、12处遗产地参加《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一季节目录制的见闻和随想为纬,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找和守望中华文化根脉的故事,也再一次让人看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的美与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