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王鹤立:美丽乡村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

2021-09-23 17:31:28来源:环球人物网作者:人民学习
       美丽中国,农村必须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课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涉及的生活、生产、生态等方面,系统介绍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政策要求、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解答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9月15日15:00-17: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鹤立莅临“人民学习”演播室,带来《美丽乡村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的精彩授课。


       一、美丽中国 农村必须美
       “十三五”时期,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十四五”时期,我国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王鹤立老师认为,我国乡村仍面临着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困境,一是乡村环境的提升;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乡村是发展生态经济环境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二、美丽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政策解读
       2015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2015年6月1日起实施),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紧紧围绕“五个振兴”重点任务,积极动员全党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王鹤立老师认为,三份重要文件立起了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四梁八柱,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在操作层面明确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村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齐抓共管,不断深化,分阶段有序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改善。
 
       三、聚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王鹤立老师在课程中指出了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亟需完善。王老师认为,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完善基础设施,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要条件。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依然严峻。王老师指出,农村环境污染仍然非常严峻,环境保护的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垃圾污染比较粗放,排放总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乡村耕地的退化严重;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三是乡村有机秩序退化严重。王老师认为,现在的农村已经越来越不像农村了,也不太像城市,所以最大可能地保留村容村貌、历史文化、风情民俗、自然生态等是当务之急。
 
       四是乡村“空心化”问题亟待解决。王老师指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农村人财物不断流出, 已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人、钱、土地、技术、产业、产品、文化等成为招才引智的重要因素,国家应鼓励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
 
       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在于实现乡村振兴,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基础。王鹤立老师在课程中对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要升级。王老师认为,现有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只能保证基本的灌溉和排涝基本要求,还未达到民生灌区的节水、数字化、生态化要求。
 
       二是道路交通设施要完善。王老师认为,我们要提升农村的道路建设,让农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

 

       三是电力通讯设施要改造。王老师认为,要通过电网线路的提升改造,推进配网标准化建设;要全面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要加快电力的能源替代,消除根本性的低电压及过载台区;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广泛增设新能源。
 
       四是土地整治利用要规划。王老师指出,土地是农民的“根”,是农村赖以生存的根本。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最重要的是先把土地治理好。
 
       五是数字乡村建设要加快。王老师认为,建设数字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也是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乡村生活服务水平的现实需求。
 
       六是配套服务设施要加强。王老师指出,全面提升村庄配套服务设施水平,加快补齐水、电、路、网、讯等设施建设短板,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电子商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五、提升人居环境 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以“生活美、田园美、村庄美、生态美”为目标,大力开展垃圾、污水、厕所治理和绿化、美化行动,统筹推进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实现乡村环境改造全覆盖、整治水平再提升,建设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美丽乡村。
 
       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农民群众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王鹤立老师认为,要科学把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和原则。坚持规划先行,防止折腾浪费,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建设;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点面结合,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示范点,以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坚持量力而行,防止盲目举债,结合实际抓好“微田园、微建设、微服务”;坚持久久为功,防止急功近利,绝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六、典型引领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典型案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美丽乡村建设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藏在大山深处的苗寨村庄,生态环境优美。过去,十八洞村的垃圾问题非常典型,村里有好几个露天垃圾场,经常有人点火焚烧,村子里飘荡着塑料燃烧的臭味,河道里也常见塑料垃圾。现在,十八洞村通过引进第三方环保企业打造“创新乡村环卫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为十八洞村建设了适合农村环境的生活垃圾分类、清扫、收运、处理的“微能力”体系;构建了生活垃圾户分类+集中收集+统一回收、餐厨垃圾单独收集+集中资源处理的“微循环”体系;以村支两委责任制+党员带头先锋模范制管理、运营的“微运营”系统。基于先进、成熟的环卫一体化经验和方法,打造了“微建设”“微能力”“微循环”“微运营”全系统。
 
       在课上,王鹤立老师分析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典型案例后指出,创新乡村环卫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合理诉求,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四微”体系适合广大农村具体情况,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
 
       (二)典型案例: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整县域人居环境提升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北高南低,三面环河,是湖北省蔬菜生产大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湖北省云梦县引进第三方环保企业打造“美丽云梦”PPP项目,为云梦县提供县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具体内容包含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工程、西大渠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和全县垃圾清转运体系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云梦县与第三方环保企业联手共建生态文明新模式,有效保护水源、改善大气、净化土壤、开发资源环境等,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振兴绿色崛起取得了好成绩。
 
       在课上,王鹤立老师和学员们就“人民学习·乡村振兴项目组”拍摄的“云梦模式”典型案例进行了互动和解读。王鹤立老师说,“云梦模式”实现了水环境、固废等全方位治理,并开启从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的全周期服务,以及从项目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全过程服务。经过实践证明,“云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为实现农村县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课程的最后,王鹤立老师对美丽乡村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提升提出七点建议:第一,遵循传统乡村机理和生态格局,因地制宜地布局乡村空间;第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第三,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第四,立足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加快乡村循环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第五,创新公益性项目建设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六,坚持技术创新驱动,构建乡村智慧环境体系;第七,加快农村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列表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