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端午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谁造就了陈丽君?
2024-05-26 09:07:03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余驰疆 许晓迪
大号 中号 小号

“说什么不重要,

就让时间去证明吧!”

人未到,声先至。

采访间外的走廊里,先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紧接着是爽朗干净的笑声,“咚咚咚”几下敲门声后,一张精致的小脸从门缝里探出来,扎着两条麻花小辫的陈丽君出现在环球人物记者面前:“您好,是这里吗?”

工作人员追着她的脚步进屋,提醒她:“衣服都还没换好呢!”一阵笑声后,她又忙不迭地换装去了。

过了几分钟,做好准备的陈丽君终于稳稳坐在了采访间里。摄影师调光的间隙,她坐着发了会儿呆——这是今天难得能放空的时刻,当天是《乘风2024》的第二次公演录制,行程之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2023年春天,一部名为《新龙门客栈》的环境式越剧先是在杭州走红,随着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很快席卷全国。陈丽君在其中饰演玉面修罗贾廷:折扇遮面邪魅一笑,玉立身段犀利眼神,“老公姐”的名号不胫而走,百万“粉丝”连夜向她与越剧袭来。

每当有记者问陈丽君如何看待如今这“泼天的流量”时,她总会认认真真讲两个观点:第一,这流量是因为越剧,因为传统文化;第二,流量高高低低,她想做的就是让留在越剧上的关注度更久一点。

·陈丽君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的扮相。

作为一名“90后”,陈丽君身上又有新时代越剧演员的青春和锐气。她爽朗、大方,采访时神采飞扬、手舞足蹈,讲着讲着突然停住:“哎呀,我手上动作是不是太多了?这样不好、不好,我得正经一点。”

她也勇敢、执着,参加《乘风2024》的消息公布后,质疑声渐起。陈丽君直面这一切,发了长长的微博:戏曲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传统需要守护,也需要突破;人生,既要稳扎稳打,也要勇敢超越……

她说:“我说什么不重要,就让时间去证明吧!”

不被定义的力量

就在采访的前几天,陈丽君与恩师茅威涛一起去看了场演出。演出结束后,两代“女小生”有了一场掏心窝的对话。

当时,网络上对陈丽君参加节目的讨论正热,茅威涛对陈丽君说:“君君,只要你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做什么,你就勇敢地往前走,去做你想做的、该做的、要做的,老师会支持你,老师一直都在。”

说完,“60后”的茅威涛轻轻抱了一下“90后”的陈丽君。这个拥抱,如同一份勇气的传承。

几天后,《乘风2024》初舞台播出,陈丽君以“断层式”人气横扫热搜,成为节目开播以来最受关注的选手之一。

初舞台的曲目,陈丽君选择了《天命》。这本是一首男女对唱的国风歌曲,讲述了花木兰打破世俗战沙场、孙悟空逆天改命斗苍穹的故事。

陈丽君一袭红妆,眉心花钿,一人唱两角,融合越剧唱腔与剑舞身段,一张犀利眼神的动图传遍网络。

“这两人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英雄人物,他们有力量、有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不被定义的。”陈丽君说。

·2024年4月,陈丽君参加综艺《乘风2024》,在初舞台表演《天命》。

如今,这份不被定义传承至陈丽君的身上。

在参加《乘风2024》之前,陈丽君反复跟导演组确认:“是能让我展示越剧的吧?是能让我在歌曲里融合越剧的吧?是会有机会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我们戏曲的吧?”

节目组向她保证,会给予她很大自由空间去传播戏曲和传统文化,她这才安下心来。

传统与流行的融合绝非易事,尤其对一个唱念做打近20年,表演习惯早已深入骨髓的专业演员而言。对陈丽君来说,流行音乐会听但几乎不唱,校园时代偶尔同学生日去过KTV,毕业后就再也没去了。

陈丽君说,“我已经习惯了戏曲的鼓板,我们的三大件都是‘噔噔噔’的节奏方式,和流行音乐的主旋律非常不同。”

她向记者形容自己如今练习时经常陷入的精神状态:“我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陈丽君!怎么回事儿?!”

唱是难题,跳也亦然。从个人表演到团队配合,从古典身段到现代舞感,陈丽君摸索了许久。

“我也是来学习和吸收的,既然有这样一个舞台,我就应该用最大力量去感受,吸收不同元素来充实自己,这样人才能变得更加丰富。”

到了第二次公演,陈丽君与萨顶顶、柳岩、陈昊宇等人共同演绎《溯》,她的唱腔变了,舞蹈顺了,一个蒙眼飞跃的动作令人印象深刻。

融合,首先是要跳出舒适圈,陈丽君迈出了第一步。

·陈丽君(左二)、陈昊宇(左一)、柳岩(右二)和萨顶顶在彩排室。

“除此之外,节目的另一个核心就是女性力量,在你心中,何为女性力量?”记者问道。

“我觉得女性力量是非常多元的,她可以是坚韧的,可以是勇敢的,可以是智慧的,她就是不被定义的。也许她曾经在很长时间内被忽略了,但她内心始终有一份渴望,所以当阳光雨露来的时候,就会开出惊艳的花。”

从“不像”到“不一样”

陈丽君的大火,始于浙江小城里的越剧之光。

她的家乡嵊州,是中国越剧发源地,“四工合调”创始人金其炳,“呤嗄调”创始人金芝堂、相金堂,还有大名鼎鼎的“三花一娟”“越剧十姊妹”等,皆出自这里。

在陈丽君的记忆里,儿时的家乡总带着茶香,总环绕着越音。上小学时,她的音乐老师总爱在上课时播放一段越剧,那是她最早的艺术启蒙。13岁那年,她下定决心学习越剧,父母并不支持,告诉她:“学戏很苦,你不会后悔么?”

“不会。”

于是,陈丽君进入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在这所由越剧名家袁雪芬创立、被称为“越剧之家”的学校,陈丽君度过了纯粹也略显单调的3年时光。练功房、教室、寝室,每天三点一线,一星期只有3小时外出时间。

在老师眼中,她是个极能吃苦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强大的韧劲,每天的练习时间都超出规定。

陈丽君至今还能回想起小时候练功的场景。练习一个动作,做了一轮又一轮,手已经在发抖了,汗水从头发、手心、背部一滴滴落到地毯上。

坚持不住的时候,她脑子里有个声音一直告诉自己:“你知道这条毯子上流过多少人的汗水?今天你也要把自己的汗水留在这里!你要坚持住,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不能?”

2008年从艺术学校毕业时,16岁的陈丽君就已经拿到了全国艺术院校“文华奖”地方戏组金奖。身边不少同学转行、工作,陈丽君反而坚定了继续求学精进的念头。

那一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首次尝试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五年制的“小百花越剧班”,为小百花定向培养25名演员,陈丽君决定奋力一搏。

从嵊州到杭州路程不远,但是陈丽君总觉得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主考官是时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的茅威涛,留下一句:“先读一年试试吧。”陈丽君以为自己依然“待定”,决心更拼才行。

事实上,茅威涛等前辈第一眼就发现了陈丽君的天分,只是对她另有安排。

当时,陈丽君身高已超过1.65米,是班中最高的学生之一。入学3个月后,班主任陈伊娜向陈丽君提出建议:从花旦转工小生。

这意味着陈丽君必须把前三年的许多经验抹去,从最基础的地方重新开始,从手、眼、身、法、步各个细节练起:练云手练到虎口疼,学武戏五脏六腑都痛;最难的是唱,从花旦到小生,陈丽君的声带一度练出了问题。

在小百花的教学体系中,技术是基础一环,对表演的理解是更深的一环。读书时,陈丽君曾在小剧场看过学姐们的毕业演出《葬花吟》,一下子被那份浪漫和哀伤击中了。

“当时就想,我要是能演该多好。”陈丽君说,“但其实特别难,需要你对角色有很多不同理解才能打动人,那个时候的我完全还做不到,第一次演贾宝玉的时候,老师说我不像。”

很多年后,陈丽君作为优秀毕业生回校演出,再一次演出《葬花吟》,突然发现自己不一样了,“我终于感受到他了”。

·陈丽君的贾宝玉扮相。

从“不像”到“不一样”,是一个越剧演员从技术到角色的升级。

那些年里,陈丽君在茅威涛、蔡浙飞等老师的带领下演毕业大戏《步步惊心》;

毕业后进入小百花,一下子被专业演员们的竞争力和实力震住,为了上台只能更加奋进,最终她接过老师茅威涛的经典角色——《五女拜寿》中的邹世龙;

剧团外,她像升级打怪一样参加比赛,从省内到全国,从越剧到多剧种,《断桥》《周仁哭坟》《珍珠塔·惊塔》等折子戏演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流传出“陈丽君比赛一定拿奖”的传说……

2019年,在考入小百花整整11年后,陈丽君终于迎来第一次担纲主演的大戏《何文秀》。

·陈丽君在越剧《何文秀》的演出后台。

“刚拿下这个角色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各方面不足太多了。”

一开始她依然紧绷,每一场戏都用尽全力,第三场演完就感觉已经把整出戏都唱完了。

“后来,我学着真正认识这个人物,真正理解他的情绪,放松地走近他,而不是在意哪一句话、哪一句唱腔、哪一个动作。渐渐发现,每一次的表演体会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有新的改善,直到这个角色成为我自己。”

演了数不清多少遍的何文秀、梁山伯、贾宝玉、邹世龙后,2023年,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陈丽君成了不同寻常的“顶流”。

越剧的第三次“青春觉醒”

2023年开春,《新龙门客栈》横空出世。

陈丽君与环球人物记者分析《新龙门客栈》成功的原因时,提到3个关键:第一,这部剧有着经典IP和经验丰富的舵手,出品人茅威涛将20年前的电影经典越剧化,跨界带来了新鲜感,沉浸式的创新带来了观众缘;

第二是制作团队里的大量年轻人,从幕后到主演,“90后”占了一大半,许多经典桥段都是在年轻人的碰撞中诞生的;

第三则归功于观众二创和新媒体传播,千万播放量的卡段一条接一条,直播技术更让作品有机会走进所有人的手机屏幕……

光是看陈丽君揣摩贾廷的过程便可窥见今日越剧人的不同。茅威涛带陈丽君设计角色时,除研究人物本身性格外,还参考韩剧《成均馆绯闻》中的宋仲基、电影《龙门飞甲》里的陈坤等演员表演,为戏曲注入了更强观赏性和流行度。

·在2024年湖南卫视元宵晚会上,陈丽君(右)与茅威涛同台合作。

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一句话形容《新龙门客栈》:第三代青春越女已经来到了。

在罗怀臻看来,如今正是越剧的第三次“青春觉醒”。“第一代的青春觉醒,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伴随着中国的妇女解放;第二次觉醒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60年代出生的女演员为标志,她们一方面得到了不同流派创始人手把手的亲传,另一方面呈现出自己的表演个性。”

第一次是性别解放,第二次是个性解放。

到了第三代,越剧来到了互联网时代、AI时代。“第三代青春特征不是在剧场显现,是在屏幕、网络显现出来的。她们身上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又有‘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朝气蓬勃。”

“今天越是和时代有隔膜感的艺术,越是内卷。”罗怀臻说,“但是我相信陈丽君这一代可能会走出内卷,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可能会再次到来。”

年轻人爱上越剧,是对唯美的渴望,在全是女子的越剧世界里,随处可见唯美的爱情、唯美的人生、唯美的理想、唯美的品格。

“女子越剧最忌讳的就是成人化的世故心、功利心,只有青春的表达和唯美的表演才具有越剧的魅力与征服力。”

这份青春,从百年之前妇女解放寻求自我之时便埋下种子,再到今天茅威涛、陈丽君们冲破传统桎梏寻找新风,一脉相承。越剧是青春的艺术,也是自由的艺术:创作之心越自由,剧种风采便越青春;创作之人越青春,剧种发展便越自由。

“陈丽君们”的流量不会是越剧的顶点,她们是新的开始。

本文为节选

全文刊载于2024年第10期

《环球人物》杂志

总第517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监   制: 张   培

编    审: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责任编辑:李佩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