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允春,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航局中青年技术带头人,中国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
成立中国第一个以临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临空经济研究所,主持临空经济及航空物流研究课题60余项,包括国家软科学项目“我国临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研究”。编制过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昆明、郑州、长沙、南宁、青岛、南京、无锡、温州、唐山、呼和浩特、大庆、佛山等30个城市临空经济规划,还编制了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机场集团、无锡苏南机场集团、银川河东机场等机场临空产业、空港物流规划。研究所专注于临空经济、航空经济、空港经济、航空城、航空物流等研究,参与英国阿特金斯公司、韩国综合交通研究院、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国内外机构多个项目。
临空经济是指以机场为核心,依托航空运输的快速性和便捷性,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和产业集群。对于成都东部新区而言,临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临空经济的发展能够吸引航空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作为航空枢纽的天府国际机场,能够成都加强东部新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提高区域的开放度,吸引外资和国际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临空经济的兴起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产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临空经济区的建设需要配套交通、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这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临空经济的发展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直接就业如航空服务、物流管理等,以及间接就业如餐饮、旅游、房地产等,促进社会就业和稳定。
成都东部新区的临空经济可以与成渝地区的其他城市形成产业链条,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发展。
一个成功的临空经济区可以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临空经济区往往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集聚地,有利于推动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通过发展临空经济,可以推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临空经济的发展对成都东部新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