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视野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2022-06-02 15:05:52
大号 中号 小号

  “眼下我正努着劲儿,要做出一个‘爆款’青瓷产品!”一进门,胡美良便掷地有声地说道。1959年生于浙江金华,从小“玩泥巴”,在陶瓷堆里长大,现年63岁的胡美良精神矍铄、目标明确。
  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客座教授,如今他来到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折腾直播带货、3D打印,一门心思要破圈、做“爆款”,为了什么呢?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胡美良在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
  陶瓷堆儿里长大
  “从小在瓷厂长大,但小孩儿的时候没什么概念,就是玩泥巴。”胡美良与陶瓷的缘分与生俱来,说他在瓷堆儿里长大,毫不夸张。外公外婆家在东阳,属越州青瓷脉系,父亲是当地瓷厂的技术骨干,后被请到兰溪,一直做到厂长。
  一路走来,父亲常与儿子讲“有手艺,以后可以生活无忧”。但年轻时的胡美良听不进去,他回忆:“父亲教我搞各种颜色、配方,但我对那个没兴趣。”
  有人苦命钻研的手艺,胡美良却兴趣寥寥,直到他窥见动物雕塑的门缝。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胡美良年轻时接触动物和人体雕塑。
  20世纪60年代后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雕塑系主任周轻鼎曾到浙江、江苏等地的陶瓷厂创作陶塑。1975年,周轻鼎来到兰溪陶厂,父亲特意让胡美良跟着学。作为我国动物雕塑大师,周轻鼎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师从罗丹的学生让·布舍。周轻鼎的动物雕塑师法自然、形神兼具、引人瞩目,弟子傅维安后来也成为我国动物雕塑界的领军人物。
  “我为什么会做动物雕塑,就是受到这些泰斗级老师的启蒙教育,自己就喜欢上了。”相较于日常陶瓷器具,生动的动物雕塑更能打动胡美良的心。
  从没兴趣到认真学,胡美良先是依样画葫芦地临摹,再到边看边悟,就这样推开了动物雕塑的大门。1982年,胡美良怀着明确的志向分别报考了中国美院和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雕塑系,因为陶大的录取通知先到,胡美良与中国美院失之交臂。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胡美良回母校参加陶大60周年校庆。
  “国美的通知后来也下来了,但当时已经在陶大报到了。”胡美良不无遗憾地说,“当时年轻,没多想。但不管怎么说,陶大的雕塑系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我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高等院校里,胡美良经受了专业系统的训练:打好素描功底,钻研结构框架、比例特征,到动物园实地写生,他一坐就是一天。
  动物雕塑的难点在哪里?在胡美良看来,“我们跟动物接触的机会比人还是要少得多”,“比例搞不清楚、特征你也抓不住,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打动人?所以动物雕塑要受过一定的系统训练,而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正经的科班出身、师从泰斗级前辈,眼看着已经站在了动物雕塑的门里,胡美良却中途拐了个弯。
  盯着“风口”干
  1992年,胡美良站在了人生的转折点上。毕业后刚在国营陶瓷厂里谋得一份产品设计员的工作,他却毅然辞职了,因为“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差,不甘心自己的青春就这样虚度”。
  时年33岁的胡美良果断“下海”,彻底开始了自己拥抱市场的探索。
  “下海以后,我就转做城市雕塑了。”胡美良解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体现城市特色和风貌的城雕行业发展迅猛。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胡美良为宁波镇海区设计的城市雕塑“友谊”。
  “优秀的城雕作品,要结合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进行创作。这和做动物雕塑有相通之处。”顺应市场,灵活变通,胡美良终于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多年来,由他创作设计的城市雕塑20余座,遍布上海、连云港、宁波、义乌等地。
  胡美良没有止步于此,“后来听同学说,景德镇陶瓷产业做得很兴旺,就又回到了景德镇”。
  这回,胡美良盯准了新的“风口”——电子商务。在景德镇开工作室,胡美良“搞了一个设计团队,结合景德镇当地的生产企业,再结合网络市场”。
  整合设计、生产、销售三大块资源之后,还差临门一脚——“爆款”产品,这一脚可不容易。创新环境是胡美良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当时景德镇陶瓷的设计都很传统,几十年不变的,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了。”他说。
  怎么办?“我要改用当代雕塑语言、设计样式去改变陈旧的模式。”夸张、抽象的设计,扭曲变形的动物,胡美良大胆的尝试却遭遇了第二层障碍——现实。热情和理想遇上冰冷的现实,胡美良的努力不仅收效甚微,打了水漂,甚至引起了周围人的不解。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胡美良设计的“拓荒牛”系列作品。
  “没做成功,很多人不理解我做的东西。”破圈失败的胡美良关掉了景德镇的工作室,2014年,“陶大返聘后,就回去上课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胡美良在陶大雕塑系教书期间,并没有彻底放弃自己的探索。2016年,胡美良在国外雕塑设计网站上闲逛,发现他设计的一款天鹅雕塑关注度颇高。“16年开始上市,现在还在‘爆卖’。”如今说起,胡美良仍然难掩激动,边讲边拿起他的天鹅摆件,展示起来:黑白两色、线条流畅、设计简约。
  天鹅摆件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踩准了现代审美的“风口”。在胡美良看来,概括、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做到越简约越生动,“节奏感、韵律感,现代简约才是当代主流审美观念”。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胡美良设计的第一个“爆款”天鹅摆件。
  继续下一个“爆款”
  “我是从陶瓷世家出来的人,跟瓷结下了不解之缘。”2021年,胡美良欣然接受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的邀请,来到青瓷之源,寻找灵感。说到越窑青瓷,便绕不开上虞,这里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原始瓷的生产。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上虞小仙坛窑址、禁山窑址先后出土了东汉至西晋时期的成熟青瓷,填补了越窑青瓷发展的历史空白。
  “来这里之后我发现这里的青瓷创作环境非常好,资金扶持、人才引进……”从兰溪到景德镇再到上虞,绕了大半生,胡美良又回到了“源头”,独辟蹊径搞青瓷。“这一年来,我感到青瓷确实很有魅力,而且动物雕塑非常适合用青瓷来表达。”
  胡美良不同意某些青瓷颜色沉闷、创作空间有限的说辞。“在动物雕塑这方面它肯定有用武之地,”他举例,上虞博物馆镇馆之宝,北宋年间文房用具青瓷鸳鸯砚滴釉面莹润,造型生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用青瓷做‘动物雕塑’了。”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青瓷版天鹅摆件。
  透过古人,胡美良重新发现了青瓷之美。“因为相较于白瓷,青瓷的雕塑语言比较丰富,虚实变化更灵动,高点低点的对比更明显,节奏感更强。”在上虞的工作室里,由他创作的拓荒牛、青瓷版天鹅摆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原先的不被理解,在这里找到了知音。
  眼下,胡美良又盯上了新“风口”。他向自己带的研究生学习最新的设计软件,打算用最先进的“3D打印机”做量产,研究院的二楼是新开辟出的直播间……现在,除了大型装饰摆件,胡美良更乐意动手做一些小物件,小兔子、小猫咪等取材于日常的“萌萌哒”造型是工作室里的“新宠”。
  “冰墩墩多火啊,现在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特别是年轻人,喜欢可爱的、萌萌的东西,这是当下的趋势。”
胡美良:一心做青瓷“爆款”
  胡美良设计的猫咪青瓷小摆件。
  还要做“爆款”吗?“要做!不这样青瓷怎么被更多人看到?”胡美良斩钉截铁,从景德镇摸爬滚打过来的他,有着全新的思路:“资源都是可以整合的,没有景德镇那样完善的产业链,我们可以外协。但是‘瓷之源’的品牌价值以及它形成的市场效应,还是攥在我们手里。”
  原来,胡美良吆喝着要打造“爆款”,实则是打响品牌,复兴青瓷文化。志在千里,年过花甲的他说:“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青瓷就是上虞的文化名片,就是我们的文化底蕴。”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