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9月29日,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迎国庆·海归新侨交流会”在四川成都东湖公园“海归科学家交流中心”举行。
成都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庞文中出席会议并致辞,成都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导王清远等多位侨界专家出席会议并交流所从事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
庞文中在致辞中表示,成都市侨联将持续推动“创业中华·侨智链企”行动计划,抓住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两条主线,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逻辑,竭力为侨界人才发挥才华提供广阔舞台。他谈道,市侨联正积极构建海归新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整合、链接海内外优质服务资源,打造更多具有成都特色的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为新侨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希望侨界朋友们携起手来,以“海归科学家交流中心”为跨界交流平台,产学研结合推动建圈强链,为成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侨界力量。
全国归侨先进个人、成都大学原校长王清远感慨,作为有着法国、美国和日本三段留学经历并担任了10年大学校长的莘莘学子,他无比感恩祖国的恩情和培养,“改革开放政策给予我们获得海外留学深造的机会,是党的海归政策让我们回国担当重任并让我们有机会回馈祖国、服务人民。如今,自己仍可以集中精力从事新材料科研工作,尤其是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培养年轻人,为成都的国际交流和人才引育贡献力量。”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首席专家、省人大常委、省科协常委、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李纯认为,作为建筑设计专业人士可以用好政府授予的工作室,继续在建筑新材料、城乡融合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成都宇虹智翔无人机董事长叶贵德结合留美回国参与国家重要航空项目取得优异成就的经历,表示要借助新落地的无人机公司平台,重新创业,加强与在座科学家合作,为成都低空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中联信通董事长、电子科大教授、博导、成都中广电泛应用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罗蕾说,中国在汽车领域软件方面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成都作为软件名城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与科学家们一起努力,共同提高成都智能网联发展水平。
如何以科研为抓手,加强交叉学科交流?如何瞄准需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合作?如何围绕国家在产业领域的弯道超车、攻关“卡脖子”技术、为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多做贡献?成都明途科技副总裁周波,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电子科技大学侨联副主席张冀,四川钧慧生物科技首席科学家、华西神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钟治晖和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曾庆川等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岗位的业务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会者对“海归科学家交流中心”成为海归新侨的“智慧港湾”、“赋能平台”和“艺术天地”予以期待,希望在成都侨联指导下、在多位海归科学家的引领下,开创海归新侨科创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