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经贸+招商+联谊”新机制;积极探索“平台、开放、服务”三赋能举措;成功引进峰尾渔业文化产业园等8个项目,总投资额91.7亿元......自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统战部进一步发挥异地商会载体作用和港澳台侨资源优势,为高质量招商提供强有力支撑。
“情”字入手,搭好聚侨引资“连心桥”
从“情”字入手,泉港区统战部下好筑巢引凤的“先手棋”,搭建起聚桥引资的“连心桥”。
情感招商。成立异地商会、侨务和港澳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并选派多名干部,全面加强与异地商会和港澳、海外同乡会的互动;建立著名侨领和重点企业财团掌舵乡贤“一对一”联络机制,积极对接优质招引对象,推进“回归项目”落地。敲门招商。聚焦辖区产业布局,瞄准石化产业链或相关“补链”项目,区主要领导率队“敲门招商”,建立区委统战部领导班子定期走访制度,深入走访辖区侨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全面摸清企业运营状况、关联产业等,有效促进招商政策、信息对接。平台招商。发挥异地商会、行业协会等平台优势,加强与深圳、广州、西安等地商会沟通联系,推动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泉港聚集;发挥好“9个泉商回归办公室、41名商会招商顾问、6名招商大使”载体作用,实行专业化运作,推动“回归工程”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聚集动能。
自今年以来,共拜访重点乡贤25人,对接合作意向项目5个;走访企业40余家,赴深圳、广州、广西、香港、澳门等地招商10余次;对接招商信息25条,成功引进天马海洋科技产业园、天马现代特种水产数据化养殖等商会会长单位投资项目。
“快”字入手,紧盯目标把好节奏
泉港区统战部在“快”字上下功夫,紧盯目标把好节奏,下好招商“关键棋”。
推行专班运作。成立“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涉港澳台侨及异地商会招商工作方案,建立区直部门、镇街、园区、异地商协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考察、选址、洽谈、签约等闭环,营造“人人都是招商员”的良好氛围。抓好定期调度。建立健全会商机制,定期召集区工商联、侨联、发改、招商等成员单位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协作联动。建立“领导+统战部门+镇街+招商中心+社会团体”等“大统战”格局,把区工商联、发改、自然资源局等8个部门列入成员单位,根据企业发展和建设需要,开展精准帮扶,衔接企业优惠政策;组织区工商联、法院、司法等部门开展“法制护航 民企扬帆”等活动,协调解决劳务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问题,助力“泉品”跨境出海、货通全球。
截至目前,共协调圣元大健康等3个项目落地;通过专题会议、现场调研会商等形式,协调解决百宏石化、盛屯等重要问题15个;帮助天骄化学材料、国亨化学、佑达环保材料等企业衔接优惠政策25条;协调解决劳务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问题7个。
“优”字入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为了让项目“招得来,留得下”,泉港区统战部在“优”字上出实招,全力提升服务质效,将全区资源、力量凝聚成“一盘棋”。
“细心”服务。开展侨情普查,深入7个镇(街道)100个村(居),摸清重要乡贤信息,建立乡情侨情基础数据库,滚动统战招商信息库。同时,区、镇(街)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通过团拜会、新春招商恳谈会、新生代乡贤座谈会等形式,与各级乡贤领导、异地商会会长、企业家代表、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等进行常态交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安心”服务。制定《泉港区2024年营商环境“创新典型做法大比拼”活动方案》,引导机关部门积极开辟招商绿色通道,探索重大招商项目“模拟审批”等改革创新;加强“法润石化 护企安商”司法服务中心建设,聘请多名商事调解员,引导企业以调解形式化解民商事纠纷,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制定《泉港区招商宣传手册》《泉港区招商投资指南》,优化招商流程,展现泉港新形象;拍摄多部专题纪录片,聚焦乡贤风采,讲好乡愁故事,加强互融互通;与泉州市委统战部联合举办“叙乡情 谋发展”香港泉港籍精英故乡行暨招商推介活动,全方位展示泉港区区位优势、产业定位、投资环境等,鼓励港澳同胞回乡投资兴业。
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130余场、召开大湾区招商推介会等活动12场;共探索重大招商项目审批改革创新举措5条,推动审批加速招商项目7个。(供稿: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