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杂志文章

黄峥,以退为进的新棋局

他创立的拼多多不到6年便成为中国用户规模第一的电商,自己却在企业如日中天之际急流勇退
2021-11-02 11:19:22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尹洁 吴舒霈
大号 中号 小号
  黄峥,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学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硕士,曾在谷歌工作。2015年创立拼多多,2020年7月卸任CEO,2021年3月卸任董事长。
  3月17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财报,显示其平台去年活跃买家数量已达到7.88亿,一举超越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用户规模第一的电商平台。
  就在同一天,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宣布卸任董事长职务。在致股东的信中,他表示将交棒给公司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至于自己的下一步计划,黄峥称将结合个人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着眼于拼多多未来的长远发展,“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相比于用户规模第一,黄峥卸任的消息更受外界关注。回想2018年,他在公司上市前的动员大会上撂下狠话:“三年超京东,十年战阿里。”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但今天看来,这张支票很可能要提前兑付。拼多多,这家成立时间不到6年的公司,以不可思议的发展轨迹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崛起速度。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黄峥,在企业如日中天之际急流勇退,其间有着怎样的考量?
  41岁“裸退”为哪般
  去年7月1日,黄峥首先卸任了拼多多CEO一职。他本打算满一年后再卸任董事长、与陈磊完成职位交接,但现在这个计划提前了。至于原因,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做出了解释:“一是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二是因为疫情等原因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加速了拼多多内部业务和管理的迭代。”
  对于第一个问题,黄峥认为,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更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为了确保企业10年后的优势,现在就得开始研究。至于第二个问题,黄峥表示,拼多多已经开始从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转型、拓展新业务领域,在仓储、物流、农货源头进行新一轮的投入,这催生和锻炼了新一代的公司管理者,现在正是时候让“后浪”接手拼多多了。
  关于黄峥的隐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环球人物》记者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解读:“黄峥是搞技术出身的,一般这种创业者都是有科技情怀的人。黄峥在致股东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希望投身基础研究,未来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另外,我想他也希望寻找到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新动能。”
  在曹磊看来,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快速成长,基本上靠的是商业模式创新和平台规模效应驱动,相对简单、便宜、好玩,也是非常适合当下中国国情的。但从行业发展的趋势看,10年之后,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会更依赖硬实力、核心技术。
  显然,黄峥已经预见到核心科技在未来企业竞争中的作用。他明确表示,虽然拼多多是经营农产品起家的,但过去几年公司对农业的贡献主要是提升了流通效率,这并不能从本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除非能改良种植方法,比如控制有害重金属含量、提升有益微量元素,甚至用生物技术创造出新型食物。曹磊认为,黄峥未来会把精力集中在“三农”领域,瞄准农产品、农业、农村市场,同时也顺应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
  事实上,引导企业在基础科技领域发力,正是中国政府积极努力的方向。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被“卡脖子”的现状,让整个社会都呼吁中国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而是要真正投入科技研发,尤其是基础学科和产品创新,为中国创造出不可替代的内生动力。
  曹磊特别对记者提到了一个现象: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商领域三巨头“猫狗拼(阿里、京东、拼多多)”的核心创始人——马云、刘强东、黄峥,都已退居幕后。
  “三个大佬退居幕后,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受大环境所迫,有的是因为个人原因,但黄峥,我认为他是少年老成,对事物的发展有着超前的判断。”曹磊说,“创始人主动淡化个人对公司的影响,是一种大智慧。无论是‘当老师’的马云,还是‘当科学家’的黄峥,本质上殊途同归,都是高明的做法。选择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功成身退,交出接力棒,还能确保公司平稳过渡,实属不易。”

2018年7月,拼多多上市,黄峥(中)在庆祝活动现场。
  爆炸式增长的代价
  在大众眼里,拼多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代表着草根阶层和“沉默的大多数”的电商平台。在它横冲直撞、过关斩将般的崛起之路上,“下沉市场”和“农村包围城市”是伴随始终的标签。
  拼多多崛起之初,网络上流传着黄峥的一句话:“我们的核心是北京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的。”
  这个核心由9.9元的十色眼影、33.9元的吹风机和365元的双门冰箱构成,却在创立3年后覆盖了中国近4亿用户。它或许不够“高级”,却足够真实,反映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中国,一个为什么将自己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这个被中高收入群体视为“low”的市场中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下沉市场所聚集起来的购买力曾经被外界误读为“消费降级”。事实上正相反,“五环外”“十八线”的群体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消费升级,让之前从未见过厨房纸的人用上了厨房纸,让偏远地区的人吃上了新鲜水果。
  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刚刚进入小康生活的群体产生了旺盛的消费需求,也折射出正在快速弥补的城乡发展落差。
  2019年,拼多多成交总额突破万亿元。达到这个门槛,刘强东用了20年,马云用了14年,黄峥只用了不到5年。
  但是,爆炸式的发展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不在老板身上,就会在员工身上。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拼多多在职和离职员工的大量爆料可以相互印证:
  “入职前两年,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即便是周六休息日,也要盯着,春节7天假期在家工作时长至少70小时。”
  “有一次我加班到(凌晨)4点多,觉得特难受。胸闷,上不来气。回去睡了个觉,第二天接着上班。到下午的时候实在受不了了,几乎是爬着下楼打车去最近的医院挂了急诊。下出租车时脚下一滑,差点全身心扑在祖国的大地上。”
  “拼多多待遇是真的高,想进去的都是做好准备的。一个月300小时工作时长也不算很高,一天工作12小时,通勤2小时,吃睡10小时,25天就够了,一个月还能休几个周末的。”
  “比较适合年轻人,这里工作压力确实很大,但是机会也很多,在里面冲上一两年,对个人成长会是极大的帮助。但不建议长期呆下去,毕竟谁都不想死在工作岗位上。”
  ……
  《环球人物》记者联系了多位拼多多在职员工,但都因其与公司签署了保密协议而婉拒采访。一位已离职的员工对记者透露:“我入职前已经知道拼多多是11—11—6(早上11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制度。当时是有一点害怕的,但因为薪资给的还可以,就去了。先是在客服轮岗3个月,每天晚上8:30、9:00就能下班,觉得还挺好的。之后正式开始做产品,刚好赶上‘双11’,基本上没有在晚上11:30之前下过班。这样又过了3个月,就想离开了。一方面确实太累了,再加上领导逼得很紧,他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生活的人,周六休息一天都会去公司加班的那种。”
  这位前员工表示,拼多多目前仍是单休,周六休息一天,周日加班。“大家每月基本上都能达到300小时的工作时间,因为如果上午11点到公司,晚上11点之后才能走,这样就已经是12个小时了。如果12点之后走,比方说12:30走,就要在第二天的12:30左右到,所以无论怎么样,你都会在公司待12个小时以上。”

左图:2020年4月,江西省抚州市某电商正在直播。
右图:2020年5月,上海市民在商场里扫码,以获得拼多多优惠券。
  “商业逻辑”背后的时代选择
  2020年12月29日深夜1:30,拼多多新疆买菜部门女员工张某霏下班后猝死在回家的路上,年仅22岁。这起事件引发了网友们对拼多多的声讨。2021年1月4日,在知乎平台的相关问题下面,拼多多官方账号回应:“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尽管这条回应在短短半分钟内便被删除,但还是彻底引爆了社会舆论。短短一天内,“拼多多员工猝死”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7亿,讨论达2.6万条。
  早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之际,有员工在内部会议上问黄峥:“上市了会有双休吗?”黄峥回答:“没有。”2000多人的现场当场沉寂下来。
  2019年,黄峥在拼多多成立4周年大会上宣布:“近一年不会(实行)大小休,公司暂时不会有自己的办公楼、食堂。公司还处于发展期,先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独立办公楼也不是我们追求的。”2020年7月,“拼多多厕所坑位不足,男员工被迫在小便池内大便”的新闻登上热搜。就在张某霏猝死前3个月,拼多多举行了成立5周年的庆祝活动,黄峥提到公司很多员工在2020年春节假期以及疫情期间都在加班。
  黄峥说过这样一段话:“做商业不去赚钱,我觉得是不道德的,应该按照商业的逻辑去做一个本分的商人。”对于商业逻辑的本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充分的论述。“拿命换钱”或许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资本的逻辑,但绝不是被资本无限压榨的劳动者的逻辑。
  黄峥想必是感谢这个时代的。中国的教育制度为草根阶层的孩子提供了上升通道,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的黄峥凭借学习成绩,从杭州的重点高中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之后赴美留学,也结识了创业路上的“贵人”——丁磊、段永平。2006年,段永平用62万美元拍下“股神”巴菲特的午餐,带了两个年轻人一起赴宴,一个是自己的亲儿子,另一个就是黄峥。不知道黄峥的“商业逻辑”是否得到了巴菲特这位资本大亨的真传。
  硕士毕业时,黄峥在微软和谷歌之间犹豫,最后听了段永平的建议,去了正处于上升期的谷歌,结果入职半年后谷歌就上市了,黄峥持有的原始股在两三年内就变成了几百万美元。
  2015年,黄峥创办的拼好货正式上线,同年孵化出拼多多,次年9月二者合并。在拼多多A轮融资的投资者中,除了段永平、丁磊外,还有孙彤宇和王卫。孙彤宇曾是阿里“十八罗汉”之一,却在阿里上市后被公司赶走;王卫则是顺丰快递的创始人,和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也有过大战。
  在群雄逐鹿、合纵连横的时代,互联网行业不会一家独大。中国消费群体的多样性、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注定了市场中会出现填补空白的竞争者,这些人曾经是张朝阳、丁磊,后来是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现在加入了黄峥,未来还会有别人。
  黄峥曾经说:“拼多多一大半靠运气,不是纯靠一个团队努力、纯凭经验就能搞出来的。你今天看到的匪夷所思的增长都是大势推动的。”
  黄峥用“谦虚”的方式说出了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时代选择了黄峥,正如时代曾经选择了马云一样。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或许是小概率事件,需要才华、人脉、机遇的叠加,但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主攻下沉市场的平台,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产物。
  “百亿补贴”还会继续
  2019年6月,拼多多推出了“百亿补贴”计划,提出要给用户“最直截了当的便宜”。巨额补贴为拼多多赚足了新增用户,此前其月活买家增速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6%。活动上线后,增速迅速回升到9%,全年活跃买家较上一年净增1.67亿。这些新增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之前对拼多多嗤之以鼻的一二线城市的白领消费者。
  对此,拼多多方面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应称:“从平台相关报告数据看来,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和低线城市用户占比已非常接近,不同城市消费者的整体需求没有太大区别,他们都会购买高客单价(客单价指每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即平均交易金额)的数码产品,也会购买产地直发的水果生鲜。在一二线用户的获取方式上,拼多多并没有采取差异化策略,该群体规模的增长,是平台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结果。”
  曹磊也基本认同这个结论。“拼多多现在已经有将近8亿用户,占中国人口总数的近六成,而且是有交易量的年活用户,不是注册用户。毫无疑问,拼多多的用户已经是社会主流。”曹磊对记者说,“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拼多多。它已经成了小巨人,平台、品牌、用户、商品都在悄然升级。”
  野蛮生长、跑马圈地的阶段过去后,拼多多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根据陈磊最近的发言,拼多多未来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零售平台,并通过农业科技的探索与应用,“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2020年,拼多多投入研发费用68.91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78%,农产品及农副产品成为平台增长最快的品类。截至目前,有1200多万农业生产者通过拼多多对接全国的消费者。
  那么“百亿补贴”还会延续吗?拼多多方面对记者的回复是:“该举措早已升级为平台的长期战略。未来,拼多多‘百亿补贴’还将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最优惠的品牌商品。”
  显然,“烧钱”模式仍然符合当下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吴舒霈 本刊记者 尹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