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杂志文章

改善中美关系,“需经历长期过程”

奥巴马赴中南海瀛台与习近平畅谈,特朗普完成了所谓中国是“竞争者”的定位,如今拜登称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者”
2021-11-01 16:59:07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王媛媛 崔隽 田亮
大号 中号 小号
2013年6月8日,习近平同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第二场会晤。会晤前,习近平和奥巴马在庄园内散步交谈。
  “特朗普完成了所谓中国是‘竞争者’的定位,拜登没有修改这个定位。实际上,2009年左右,美国就开始对华乃至全世界战略的重新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告诉《环球人物》记者。10多年间,美国对华政策是动态的、多元的、复杂的,但从奥巴马执政时期,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从未改变,那就是寻求合作共赢。
  “习奥会”,“中美关系的一个高光时刻”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此时,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逐步恢复稳定,美国国内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这段时间,中美开始密切高频互动,如元首会晤,这些互动显然不是消极的,是希望由此锚定中美关系。”刁大明说。
  2013年6月7日下午5时许,在美国南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主楼门厅外,湖光山色间,灿烂阳光下,习近平同奥巴马都没有打领带,他们微笑比肩、双手紧握。此次会晤中,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而奥巴马表示,现在是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可以把美中关系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无论是互动的时间和质量、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关于会晤成果,国务委员杨洁篪这样介绍。他说:“双方所谈,既有各自国内情况和治国理政经验,也有中美关系和国际地区问题,既有政治安全问题,也有经济金融问题,既有双边问题,也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既谈合作,也不回避分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入坦诚。”此外,他还提到,习主席向奥巴马总统阐明了中方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方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希望有关方面采取负责任态度,停止挑衅滋事,尽早回到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刁大明解释说:“这样的阐明是以当时的中日东海争端为背景的。实际上,2011年,美国就吹响了‘亚太再平衡’的号角,加剧了中美等国在区域问题上的分歧。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也是一种回应。”
  安纳伯格会晤结束了,“习奥会”依然继续。2013年9月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2014年3月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习近平都会见了奥巴马。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奥巴马应习近平邀请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11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再次解下领带,在北京中南海进行了著名的瀛台夜话。瀛台桥上,两国元首凭栏远眺,习近平向奥巴马介绍瀛台历史。他说,瀛台建于明朝,在清朝是皇帝批文、避暑和宴客的地方。清朝的康熙皇帝曾经在这里研究制定平定内乱、收复台湾的国家方略。后来光绪皇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刁大明对记者解释说:“这预示着中方希望美方更多地了解中国人民自我革新和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国家发展道路的历史。另外,瀛台在中南海,外宾长时间在此活动,本身也体现了信任度。”
  此次会晤,习近平表示,奥巴马总统和我,一个是美国总统,一个是中国国家主席,我们去年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今天又在瀛台夜话。一方面,我们之间比以前有更多共识。另一方面,我们之间虽然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可以在一起讨论,并且可以做到和而不同。这恰恰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素的体现。这就是,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管控好分歧,做到不冲突、不对抗,实现合作共赢。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我们能够继续营造类似的环境,进行更多这样的会晤。
  从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话,从会见地点上看,距离不断拉近,再加上会见频次及达成的协议,刁大明感叹:“可以说,这段时期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高光时刻。已过去很多年了,但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表述仍是中美两国交往互动的正道。”
  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转入低迷
  安纳伯格庄园会晤4年后,“习特会”在海湖庄园开启。2017年4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会晤。两国元首夫妇欣赏了特朗普外孙女和外孙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听他们背诵《三字经》和唐诗。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向媒体表示,两国领导人间的“化学反应”是积极的。同年7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结束后,习近平与特朗普举行第二次“习特会”。11月,特朗普访华,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总体来看,此时美国处于新政府过渡期,对华战略如何影响双方关系尚不明朗。
\
2017年4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图为两国元首夫妇欣赏特朗普外孙女和外孙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听他们背诵《三字经》和唐诗。
  转变始于2018年。尽管中方在处理与美国关系时向来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但美对华政策总基调此时从接触转向竞争、遏制、打压。毫无疑问,这是中美关系陷入低迷状态的主要原因。“过去中美关系都一直讲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但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经过一年的调整,明确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说。
  2018年,美方挑起贸易摩擦,将中美经贸关系推向悬崖。而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立场,与美国开展多轮经贸磋商,努力稳定双边经贸关系。2019年,中方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细数美方的无理,阐明中方的立场:“2018年3月以来,针对美国政府单方面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中国不得不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同时,中国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但合作是有原则的,磋商是有底线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决不让步。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个态度一直没变。”
  自2018年2月中美经贸磋商启动,两国就大部分内容达成共识,但磋商也经历几次波折,每次都源于美国的违背共识、出尔反尔、不讲诚信。直到2019年12月13日,双方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此外,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除制造贸易摩擦,美国在其他领域也有遏制动作,如提出“印太战略”,并于2018年5月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意在扩大对华遏制范围;随意干涉中国内政,在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中煽风点火,扮演不光彩角色;鼓吹“脱钩”,迫使中国改变对外资相关政策,限制中国对美投资,禁止中国学生学者赴美学习敏感技术专业和在美从事科研活动……2020年,特朗普连任失败,黯然下台。但特朗普政府给中美关系制造的麻烦仍在发挥消极影响。
  拜登:不会让中国超越美国
  2021年1月20日,民主党的拜登接替共和党的特朗普担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在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周琪看来,虽然近年来美国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极化,但两党在对华政策上已经形成一些重要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必须采取更强硬和有效的对华战略来应对中国的竞争。
  2月4日,拜登发表其就任以来首次外交政策讲话,称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者”。3月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作为最高级别外交官的首次重要外交政策讲话,将中国称作美国面临的“21世纪最大地缘政治考验”,美国将根据需求视中国为敌人和竞争对手。3月25日,拜登在就任后首场记者会上称,其任内不会让中国超越美国。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中国。”
\
2021年2月4日,拜登发表其就任以来首次外交政策讲话,称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者”。
  今年3月的中美战略对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此次中美战略对话,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媒体见面环节剑拔弩张的态势,实际上后来双方还有实质问题上的交流和接触。双方此次对话有三方面成果是值得肯定的。第一,双方形成了大的共识:不冲突。拜登此前多次说要与中国展开竞争,但要避免冲突。这很重要,特朗普就不说这种话,这是拜登与特朗普很大的区别,对今后双边关系有长远意义。第二,双方重新回到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正如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中美对话前夕所说,我们并不指望一次对话就能解决中美之间所有问题,双方如果能够开启一个坦诚、建设性、理性对话和沟通的过程,对话就是成功的。第三,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如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等。
  “人们对改善中美关系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这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特朗普政府把民意基础破坏了,其‘遗产’还在,比如国会中一些反华议员还在职。不过双方在许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需要共存,这种共存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是客观需要。对于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大家要有耐心。”陶文钊说。
  《中美关系50年》一书的作者谢国明是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他总结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我们对于搞好中美关系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未来中美关系向好还是向坏,决定权在美方。中美相处的状态,是断崖式下跌,还是有管控的缓坡下行,要看中方的应对。”(本刊记者 王媛媛 崔隽 田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