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各类平台“带货”成为当下日益常见的推销方式。其实,“带货”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曾是“带货达人”,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些驰名物产或景点,都是被他们吟诗作赋带“火”的。
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李白饮酒的场景,能够斗酒诗百篇,李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酒代言人”。
李白在《客中行》中写到“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描写了散发着郁金香气的兰陵美酒的甘醇醉人,而盛满美酒的玉碗,色泽如同琥珀般的清莹秀彻。“兰陵美酒”因为李白的“宣传”而美名远扬。
此外,被李白有意无意推销过的酒还有很多,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假如李白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美酒行业中的“带货”力一定首屈一指。
杜甫
杜甫也是一位“带货”能手。
杜甫曾经为泰山做宣传,他在《望岳》当中描绘出了泰山的雄伟磅礴,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而在岳阳楼,杜甫写下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诗句,洞庭湖在他的笔下波澜壮阔。
杜甫也为美食“代言”。有一回,他在一个饭局上吃了生鱼片,于是写了一首《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写尽了生鱼片从取鱼、切肉到入口的过程。对于生鱼片的口味,他这样评价:“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无声细下”形容刀工精湛,而“碎雪”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衬托鱼肉的白嫩,简直让人看见诗句便已经馋下了口水。
在成都,杜甫还爱上了一道名叫“槐叶冷淘”的凉面。这是一种用面和槐叶汁水调和,然后切成条丝状,煮熟过凉水冷却后食用的家常小吃。杜甫为其特意写了一首《槐叶冷淘》,“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意思是入锅煮熟做成的冷陶,摆上餐桌总是担心不够吃,非常接地气。
杜牧
说到“带货力”最强的诗人,杜牧一定能够在其中占得一席之位。某年清明时节,杜牧与朋友在郊外春游,遇上了小雨,他们询问路边的牧童附近是否有酒家,结果牧童指向了附近的杏花村。于是杜牧便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句,“杏花村酒”顿时名满天下。
后来,杜牧曾在扬州为官多年,他写了一首《遣怀》,诗句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一句,虽然带有自嘲的成分,却也从侧面衬托出了扬州的繁华热闹,为扬州成为热门旅游地助了一臂之力。
然而,即使像杜牧这样的“带货”高手却也出现过“反向带货”的失误。比如,他在《过华清宫》当中写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他的本意是见微知著,通过吃荔枝这样的小事,讽刺唐玄宗和杨贵妃因骄奢的生活终致误国。没想到荔枝反而因此大火,不仅成为了一种珍稀的水果,甚至还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品牌——“妃子笑”,这恐怕是杜牧万万没想到的。
苏轼
北宋大文豪苏轼是有名的美食家,不同于杜牧因为“反向带货”而导致荔枝走红,苏轼是直接为荔枝“代言”。被贬岭南时,苏轼便写过一首《食荔枝》,里面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通过脍灸人口的诗句直接为“荔枝”点赞。用文字记录生活的苏轼,他的世界里不仅有诗情画意,也有人间烟火。直到今天,人们也依然认为苏轼是大宋美食界的第一“带货王”。(善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