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环球原创

古人踏春有多浪漫?

2022-03-11 11:30:00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阳光和煦,万物争春,一年中最具诗意的春季到来,出门踏春、欣赏美景成为当下最美好的事情。
  踏春的传统由来已久,在《论语·先进》中就有关于春日游玩场景的描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人们在阳春三月的风中歌唱,沐浴,自由自在,拥抱属于春天的温柔和煦。
  那么,每逢春日,古人都有哪些踏春习俗呢?跟随小编一同探寻古人踏春的足迹,感受千百年来独属于国人的浪漫。
  溱洧水畔 寻觅佳偶
  在《诗经》中,有许多古人踏春时所作的爱情诗篇,先秦人的浪漫也可从其中窥见一斑。
  《出其东门》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意思是,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溱洧》一诗说:“士与女,殷其盈矣”,在溱水和洧水边,到处可见郊游的郑国男女。为了方便大家寻觅佳偶,在当时还设定了春游相亲日——上巳节,即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后为了方便和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了农历三月初三。
  由此不难看出,踏春不仅是古时人们亲近自然的方式,更是适婚男女寻觅佳偶的好时机。
  寄情山水 吟诗畅饮
  不同于先秦人一边踏春赏花,一边与佳人作伴的浪漫,魏晋人更享受“玄游”。
  春和景丽,魏晋文人常寄情于山水,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所作的《兰亭集序》,便记载了在上巳节这天,他与一众友人饮酒作乐的雅趣。
  值得一提的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和王戎)也是春游爱好者,《世说新语》有言:“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全民出游 赏花宴饮
  到了唐朝,上巳节发展到鼎盛阶段,成为朝廷和民间最重视的节日之一。《唐诗纪事》记载,皇帝每年春日都会携后妃朝臣游玩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
  而当时的百姓,对于春游也十分热衷。白居易有诗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杜工部也有诗言:“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就是长安仕女在上巳节这天结伴出游,水边嬉戏的欢乐场景。
  同时,唐朝还有一种专供女士的春游模式:女士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说说笑笑,还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
  除了围坐赏花外,骑马郊游也在妇女间流行。《虢国夫人春游图》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此外,在韦氏家族墓室的考古过程中,一幅“宴饮”壁画曾被发现。画中长方形的矮案上,摆满各种食物,正是中唐富人春游野餐的场面。
  区别于唐朝的盛大热闹,宋朝时的踏春与清明节息息相关,扫墓祭祀成为时节主题,人们也更加重视体育健身,蹴鞠就是代表活动之一。到了明清,春游的娱乐活动更为丰富,射柳、荡秋千、放风筝等风俗也渐渐流行起来。
  古人踏春自在无拘,其浪漫意趣跨越千年,仍能被今人所领悟。我们也不妨在闲暇之时,拾古人兴味踏春,尽情享受这美妙春景。(李佩蔺 实习生/刘雨婷)
 
  本文综合自人民网、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冯小珏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