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热评 > 观点

千元票炒到上百万?协同发力拉住狂飙的“黄牛”

2023-07-27 09:24:59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 作者:苏砥
大号 中号 小号

有媒体曝出,某人气组合演唱会原本2000元出头的票,已被炒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天价,令人咋舌。今年来,演出市场火热,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却屡遭“官方平台一票难求,二手平台‘黄牛’泛滥”的困境。用合适的价钱好好听一场演唱会,不应成为奢望。

好东西往往难抢,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当“黄牛”利用专业技术手段疯狂囤票,对消费者实施“降维打击”,就已经成为彻头彻尾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近年来,有了技术傍身的“黄牛”,更显猖獗。不断升级迭代抢票技术;为规避票务平台甄别和拦截,雇佣大量人手搞人海战术;为应对实名制,搞代拍代抢……观众苦“黄牛”久矣。整治这些乱象,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

拉住狂飙的“黄牛”,需要多只手共同发力。近期,多地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制定系统方案,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部分演唱会在售票环节也给出防“黄牛”新方案:在购票前设置答题环节,防止软件刷票;规定票不得转赠,避免“黄牛”囤积;推出“强实名”购票,身份证+人脸识别+纸质票“三合一”验证方可入场……如果“魔高一尺”,那就必须“道高一丈”,监管部门、演出主办方、票务平台并肩作战,才能最大限度压缩“黄牛”生存空间。

短期看,整治票务“黄牛”要靠坚决行动;长期看,则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演出票务市场机制。当前,我国票务市场逐步形成以一级专业票务平台为主,二级票务平台为辅,演出机构、场馆票务共存的多元化格局。“黄牛”手中很重要一部分票源,其实源自那些没有在一级专业票务平台(即官方渠道)出售的票。比如,主办方的内部邀请票、工作人员预留票等。“黄牛”通过内部渠道获得这些票后,再在二级票务平台以高价卖出。甚至出现主办方为抬高票价,把本应在官方渠道售卖的票,拿到二级票务平台高价卖出的情况。凡此种种,多是由于演出票务市场及分销渠道尚存灰色空间导致。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才能更好消除“黄牛”和不合理高价票滋生的土壤。

有人不无遗憾地说,只要有供需错配,就会有“黄牛”。从更大层面看,无论是演出票务市场的供不应求,还是知名博物馆、大学、景点门前排起的长龙,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更优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源的强烈需求。通过丰富内容、增加场次、延长时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供给,相信“黄牛”的空间就会更小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定能更多些。

责任编辑:李佩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