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线、分染、罩染、点花蕊……在山东菏泽巨野县的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记者记录了农民画工笔牡丹的场景。据悉,洪庙村专业从事绘画创作的村民有50余人,带动周边村民从事绘画创作近百人,创作绘画年产值800万元。
“锄豆溪东”“正织鸡笼”典型农家场景里,出现勾线点染的创作画面,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新鲜又有些“违和”。其实恰恰是这种打破刻板印象的违和感,代表了今天新农人对传统农业边界的突破。除了泼墨作画的农民,今天各地还有很多“数字新农人”,娴熟运用智能化农情检测和数字灌溉系统;还有很多“文创新农人”,产品涉及非遗文创、IP周边、潮玩、雕塑等等。农民的定义,已然更丰富;农民的面孔,已越来越“潮”。
荷锄归来作丹青。这个场景本身,也是一幅乡村振兴的画作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