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任务历经21小时23分,杨利伟绕地球飞行14圈后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二十年过去,中国航天已经完成“三步走”战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工程全面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但是,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止。总台央视记者劳春燕专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踏上飞天逐梦的旅程。
首飞遭遇异常 感觉自己要牺牲了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奉命执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在火箭点火后遭遇异常,杨利伟回忆:“上升阶段遇到共振问题,我当时不知道它是一个异常的,我觉得可能是我人不行。真的有一度承受不住的时候,你会觉得我这不行,我这要牺牲了。就像是我周围放了很多大鼓来敲,使不上劲,就是你身体用不上力量一样。将近半分钟的时间产生8赫兹的低频振动,叠加到过载上。”3分20秒,飞船整流罩打开阳光照进,杨利伟眨眼后,地面工作人员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跟我讲,说不知谁喊了一声说你看他的眼睛在动,他还活着,然后地面鼓掌,我在上面只能听到鼓掌,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后,杨利伟乘返回舱返回。飞船落地又弹起来了二次接地,杨利伟的嘴撞上麦克风出血。后来发现,麦克风的直角很尖利。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做出了180多项改进,麦克风被改进为椭圆形,共振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航天员在天上和地面的生活都有了很 大变化
模拟空间站刚刚研制出来,航天员需要排队去学习和训练,为了更好地训练,杨利伟当时花1万多块钱买了一个摄像机,自己把模拟空间站里的视频和图片做成训练资料。相比神五飞天时代,现在航天员的训练更科学、项目更多更有针对性。比如说航天员的出舱,可以在水槽里模拟失重。相比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如今空间站已经拥有天和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还有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
载人登月的训练准备和服装研制已经开始
杨利伟介绍:“我们现在的第四批航天员选拔,那么这里边比如说他的知识结构,包括训练的一些项目,都会往这个我们将来登月这方面去做一些考虑。第二个就是从他的训练项目上,现在我们的飞行,我们进入到空间站,那么它是完全在微动力环境下。将来到了月球,还有1/6的重力,那这样对人的协调性、操作性(有要求),因为在太空当中他还要进行这个月球车的操作。”
杨利伟同时还列举了选拔载人登月航天员的标准:一定要有丰富的飞行的经历和经验;第二个要有出色心理素质。因为飞行任务的时间变长距离变远,航天员的训练科目和大纲,还有训练设施都要研制设计。杨利伟称载人登月航天服已经进入研制阶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