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27岁的叶诗文获得了女子200米蛙泳项目的金牌。很多人,包括叶诗文自己,都用“久违了”这三个字来形容这枚金牌的意义。
叶诗文:我挺激动的这一次。对我自己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砸水的这种方式庆祝,有很多隐忍,有很多发泄,觉得可能起起伏伏,我终于在那么多年之后又登上了世界的赛场。
叶诗文的启航是从亚运舞台开始的。2010年,14岁的她在广州亚运会上斩获两枚金牌,完成了她在国际级比赛上的首次亮相。随后的三年,她以耀眼的光芒掠过国际泳坛,成为世人眼中的“天才少女”。
记者:你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拿冠军了。16岁的时候就拿奥运冠军,而且是双料冠军,到17岁能拿的冠军都拿了。拿冠军的那段时间,你觉得可持续吗?
叶诗文:在那个当下我会觉得是可持续的,我甚至觉得自己可能还会有下一个巅峰,还会有更高的成就。
记者:什么时候麻烦来了?
叶诗文:2013年的巴塞罗那世锦赛,那一次比赛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出道即巅峰。以2分07秒57的成绩获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以4分28秒43的成绩获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叶诗文成为金牌大满贯得主,比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完成这项成就的年纪还要小3岁。但在2013年的巴塞罗那世锦赛上,她无缘奖牌,仅排名第四。
记者:那一年你在国内参加的比赛成绩还是在线的。
叶诗文:对,其实我的成绩包括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主要还是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时是觉得自己拿过了所有赛事的冠军,就觉得我每场比赛好像都必须得赢,我只是冲着冠军去的,我好像接受不了任何第二、第三名,所以那个心态就是想赢怕输,但是又没有积极再往前进的一个状态。
也是在2013年,叶诗文最强劲的对手出现了,卡汀卡·霍斯祖,匈牙利女子游泳运动员,比叶诗文大7岁。在2013年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她取代叶诗文,获得了200米、400米混合泳的金牌。
记者:其实我觉得霍斯祖的存在,对你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影响?
叶诗文:对,知道她在2013年之前,她参加的一些比赛的成绩,其实已经跟我2012年非常接近了,所以在比赛前,我其实就已经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输给她。真的同场竞技了之后,她的蝶泳、仰泳把我拉开太多了,我没有预料到会是那么大的差距。
记者:那个对你的打击影响大不大?
叶诗文:非常大,非常大,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特别不服输的人。
记者:从小有什么自己能感觉到的事?
叶诗文:小的时候不是要练字帖吗,描红,我怎么都写不好,怎么都描不好,我就把本子就丢在边上开始生气。过了一会我就不服气,又爬过去把它捡回来继续写。还有一次,在陈经纶体校训练的时候,跟一个队友PK50米仰泳,我输了一点点,特别不服输。我就在阳台喊,谁谁谁,我一定要干掉你。
叶诗文:2013年对我来说真的是摔得非常惨烈。那个时候自己整夜整夜失眠,整夜整夜就是想不通,又怀疑自己。觉得我小的时候是一个意志力很坚定的人,为什么我会在比赛中摇摆不定,会犹豫不决,那时候开始不自信了。
记者:2013和2012年没差多少时间,是因为对手更强大了,人家表现更好了,还是内因,自己出问题了?
叶诗文:我觉得是自己出问题了。可能那个时候也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就会把观众的这些期待都背到自己身上,觉得好像我拿了奥运冠军,就必须每一场都游到那个成绩,就必须得前进,我不能给自己退后或者往下走的机会。
从2013年开始,卡汀卡·霍斯祖开启了一个时代:世锦赛的冠军、里约奥运会上的三枚金牌,400米个人混合泳的世界纪录和200米个人混合泳的奥运会纪录的创造者。而叶诗文却在2015年喀山世锦赛、2016里约奥运会、2017布达佩斯世锦赛上屡屡失利, “仅得第八”“未进入决赛”“颗粒无收”的评价伴随着她,甚至有人说她出道即巅峰之后,就开始了光速下滑。
记者:16岁的时候去参加比赛,反而不在乎结果?
叶诗文:我没有那么在乎结果,当时我身上是没有标签的,没有人说我是奥运冠军,没有人说我必须得赢。所以我心态是比较轻松,并且是去拼别人的一个状态。
记者:有了结果之后,反而在乎结果了?
叶诗文:没错,有了结果之后就会被这个结果给束缚了。那个时候其实我是在比赛过程中,可能游到仰泳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我已经被对手拉开太多了,我追不上了,就算拼尽全力我也追不上了,我干脆就不追,有这种心理。
记者:这叫什么心理?
叶诗文:就是怕输,我觉得如果我全力以赴去追,我拿了第二、第三名,我接受不了这个结果,那我干脆就不全力以赴。我就骗自己,我没有全力拼,所以我没有输,就是有这么一个心态。
2017年9月,叶诗文接受了家人和教练的建议,正式步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成为一名学生。
叶诗文:当时去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我当时整体的状态,确实不太适合再继续留在泳池里。因为非常崩溃,感觉我一直走在一条黑暗的隧道里面,我看不到一点光。每一天的训练,不管我怎么努力,我用什么方法都游不快,所以我特别崩溃,我感觉自己生活里面没有希望,没有快乐。
记者:某种程度上叫不叫跟自己较劲,明明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不认?
叶诗文:不认,就觉得不认输。我觉得我没有克服这个困难,我不能就这么退役了。
记者:克服什么困难?
叶诗文:就是恐惧比赛、恐惧游混合泳那种感觉。
记者:靠什么能摆脱?
叶诗文:撕下所有的标签,撕下奥运冠军这个光环。
记者:要把这个心态战胜是靠赢?
叶诗文:我觉得不是靠赢,而是靠放下。我小的时候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游到奥运冠军这个成就的,那个时候可能不会有什么所谓的标签,天才少女、最年轻的游泳冠军……不会有这些标签。我不如全部撕掉,把这一切都放下,就从头开始。
16岁登顶奥运,21岁进入名校,这样一个经过提炼的人生履历看上去是完满的,但叶诗文不能接受,因为她知道自己是逃上岸的。在清华读书一年后,一个计划在她心里逐渐清晰,挥之不去。
记者:读书这一年,对于你能够走出那个失败的阴影有没有帮助?
叶诗文:我想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了,终于愿意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并且接纳当下的自己了。我就开始给自己设定下一步计划,如果回到泳池,我应该怎么样一步一步重新打回到国内甚至国际的赛场上。
记者:学习和游泳这是两块,但是你心里面这两块谁更重一些?
叶诗文:实话说还是游泳。
记者:2017年读了一年书,2018年你就决定复出了,那个时候你可谁都没商量,自己就作出这个决定?
叶诗文:因为还是有很多热爱和激情在泳池,我觉得如果不去做,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特别是游泳这项运动是吃青春饭的,你拖得越久,对你来说恢复得越慢。我又有一种不服输的心态,就觉得我还应该放手一搏。
2018年,在清华大学上了一年学之后,叶诗文办理了休学,重新回到了游泳队。
记者:你决定回去,那人家是不是接纳你?
叶诗文:我教练就觉得你回来干吗,多折腾,你又弄得那么痛苦。你学业这边那么好的未来规划,你说放弃就放弃了,说暂停就暂停了。他就把我说了一顿,他当时可能也没想明白,觉得我是不是要逃避学业的痛苦。
记者:你不是为了逃避,你是为了来迎接挑战的?
叶诗文:对,当时我还没有说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告诉他。我只是跟他说我还是想练,我特别想练,特别渴望回来。一开始他确实没有太重视我,包括我在训练中的一些表现。所以那个时候我会觉得可能我还是需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我的成绩,让教练看到,我确实是有决心的。
回到游泳队,叶诗文的目标直指东京奥运会,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场光州世锦赛,而她的老对手卡汀卡·霍斯祖,正在等待着她。
叶诗文:光州那场比赛,应该算是在我低谷之后第一场跟她同场竞技的比赛,我没有怕她。虽然最后还是输给了她,但是至少我在比赛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她的干扰或者影响,我觉得再多十米可能我就能超上她了。
光州世锦赛上的两枚银牌,对叶诗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她穿越7年如同黑暗隧道般的低谷期,重新体会到了比赛的乐趣。
叶诗文:我的心态特别放松,以前游200米、400米混合泳的时候,我总是前程被拉开一些,要靠后程去追,我会害怕被对手拉开的距离,要去追赶的感觉,我会觉得压力特别大。但是在光州的时候,其实我蝶泳、仰泳也被拉了很远,但是我心里非常稳,因为我在赛前把赛场上的局势,基本上在脑子里面已经演练一遍了,我觉得我可能是会被拉开那么多,但是我不用着急,因为蛙泳、自由泳就是我的优势,我完全相信自己能够追得上。
记者:这个心态在哪儿修炼来的?
叶诗文:可能还是在清华自己真正沉淀,想明白了,在后续训练当中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记者:其实跟霍斯祖很长时间的较量,2019年那一次可能你就承认了,也许在这个项目上你跟她是有差距的?这种承认对你来说是进步吗?
叶诗文:是进步也是一种放下,没有再让输赢把自己给绑住了。
从伦敦奥运会的两块金牌到光州世锦赛的两块银牌,叶诗文走过了这百般况味的七年,放下了一个曾经长久萦绕心头的困扰,但是,冲刺东京奥运会时,叶诗文以0.01秒之差没能拿到奥运名额。
记者:这个选拔对你影响大不大?
叶诗文:其实我觉得影响不大,因为如果我要去参加奥运会,我必须得以一个世界级水平去参加,那样我才觉得光荣,而不是说我勉勉强强达到了A标去参加这个比赛。
记者:应该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后浪推前浪。你在这该得过都得过,为什么你不让位置,让更多年轻人拼一拼呢?
叶诗文:对,其实我也会看到这样的评价,但我觉得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还是靠成绩说话。就算我现在这个年龄我还是能够游到全国前二,那我为什么要让位置呢?谁可以打败我谁就来。
记者:你心里有压力吗?
叶诗文:我其实不觉得有压力,现在的心态就已经更加看得开了。
2021年9月,参加了陕西全运会之后,叶诗文回到清华大学,继续她未完的学业。
叶诗文:这一次去清华,确实我一天都没有下水,一堂课都没有练。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但是突然有一天,我的启蒙教练给我发消息说,杭州亚运会在你家门口,你真的不考虑一下吗?他一说,我心里痒痒劲又起来了,就是不知道怎么的我又心动了。
记者:那时候你多大了?
叶诗文:已经26岁了。因为当时学业其实也接近尾声了,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我真的要备战亚运会,可能要将同时面临写论文和备战这两件重大的事情,但是我本身就是一个愿意挑战的人,所以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我要回到泳池。我内心总是有一股劲,我总觉得我回来练,一定能够打出一番成绩,我就会有这种自信。
2022年10月份,在距离杭州亚运会不足一年的时候,叶诗文开始了上午上课,下午训练的日程安排。她说她有过喘不过气的感觉,但还是选择了坚持。2023年5月的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200米蛙泳决赛中,27岁的叶诗文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提高到了2分22秒44,毫无悬念拿下金牌。同时这个成绩达到了奥运会A标,当然也通过了今夏福冈世锦赛的参赛标准。
叶诗文:因为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复出了,已经是我第二次回到泳池,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因为我知道我就是很强大,我只要想练好,我一定能练好。可能就是第一次走过了那个流程之后,知道恢复的一些方法,就更加能够走一些捷径了。
记者:但是生理年龄又大了?
叶诗文:确实是,所以在生活上需要做到更加自律。尽管每天学业压力也大,训练压力也大,但是我一定要保证好自己的休息,包括饮食各方面。
记者:你自己怎么看你自己的心态,和小的时候相比的话?
叶诗文:多了一份从容,反而长大了之后会觉得,我只要把每个环节都做好,在过程中我全力以赴了,并且我享受这种拼搏过程,结果不管是怎么样,我都愿意接受,而且我相信这个结果一定会是好的。
福冈世锦赛上,叶诗文因为身体不适发挥不佳,以0.6秒的差距无缘200米蛙泳决赛。但正如她曾经所说:“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勇敢拼搏的同时,也要坦然接受可能会失败的结果”。带着这样的从容,她出现在杭州亚运会上,演绎着从天才少女到泳坛老将的传奇。
记者:竞技体育对你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成绩的问题,还要战胜自己?
叶诗文:战胜自己。我觉得如果我遇到困难都没有去拼一拼,没有去较一较劲,就这么放弃了,那我好像也不配成为一名很顶尖的运动员。
记者:还有比冠军更难的事情吗?
叶诗文:有,自己的心魔。
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叶诗文曾经提到现阶段的任务清单——顺利从清华毕业,在杭州亚运会游得尽兴,以及努力冲击巴黎奥运会。
记者:巴黎奥运会就是明年,你还要参加?
叶诗文:我想冲击一下。
记者:如果冲击结果挺惨呢?
叶诗文:我觉得任何结果都可以接受。首先的目标就是我先选上,选上之后我的目标可能就是先进到前八,进到前八之后的目标,可能就是冲击一下前三,能够完成任何一项,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收获。
记者:霍斯祖还在吗?
叶诗文:她最近好像刚生了孩子,我估计她可能还需要恢复一段时间,但我觉得她也挺热爱游泳,如果她能够回到赛场,我们再一决高下,我觉得也是很精彩的一件事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