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云南因其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能歌擅舞,创作出了热情奔放的歌舞,创造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也流传下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有着非常宝贵的艺术及人文价值。
非遗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物质文化,需要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环球人物网将以视频+图文的形式介绍象脚鼓舞、布朗弹唱、章哈、孔雀舞、葫芦丝、基诺族竹筒乐以及泼水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追寻传承人的故事,展现彩云之南非遗的美和传承人的守正与创新。今日推出第二期《布朗族弹唱传承人:唱出一番新天地》。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乡、西定乡、勐满镇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布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数千年来,他们依靠布朗族民歌来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布朗族弹唱是一种民歌形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布朗族弹唱一般为男女对唱,男子边唱边弹奏三弦琴,女子则接以对应的词句,其唱腔圆润委婉,旋律清甜优美,歌词多反映男女恋慕之情。

布朗族弹唱。(来源:新华社)
1959年出生的岩瓦洛是布朗族弹唱传承人,他在家乡曼芽村小组建立了布朗弹唱传习所和布朗族民族文化展示馆。他说:“我们布朗族男孩子如果不会唱歌跳舞,就找不到媳妇。所以我学会了唱歌跳舞,因此也遇到了我的爱人,我们一起对唱。”如今,岩瓦洛的女儿、女婿也是布朗族弹唱的传承人。
岩瓦洛和妻子。(来源:国际在线)
生活在曼夕下寨的玉坎拉自幼学习曲艺,逐渐成长为布朗族弹唱传承人。几年来,她无私地在家开办布朗弹唱传习所,带出了一批批热爱布朗文化的传承人。她还将村里20多个孩子组建成“小花队”,带她们在云南演出,让更多人看到布朗族弹唱。“过去我们布朗族住在茅草屋里,过着农耕生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布朗族的歌声,唱出了这一番新天地。”

玉坎拉(左)是布朗弹唱云南省级非遗传承人。
来源:环球人物网综合国家民委网站
系列报道:
象脚鼓舞传承人: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