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经济部主任梁大伟老师莅临“人民学习”演播室,带来《“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精彩授课。
本次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为什么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如何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一、为什么要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
梁老师认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民营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光彩事业精神、促进“两个健康”的具体体现。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产业、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扶贫地区和扶贫对象的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扶贫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方式,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鼓励与支持民营企业大力践行的发展方向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帮助众多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我非常欣慰。”
梁老师认为,中央鼓励民营企业做好、民营经济做强,最终的目标是让我们民营企业能够更好担当社会责任。“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当前中央鼓励与支持民营企业大力践行的发展方向之一。
梁老师表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能够把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带到乡村,把更多的就业岗位留给农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的具体实践。
(三)民营企业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家风传承的需要
梁老师表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让企业家们履行社会责任、展示社会形象,给下一代起到示范效应,实现良好家风传承的好机会。
民营企业家都是创业成功的人士,都是依托党的好政策、社会的好环境,特别是依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实现先一步富起来的社会公众人物。因此,民营企业家们更应该要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自愿,主动承担带领广大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二、如何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梁老师表示,“万企兴万村”行动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着眼长远,合作共赢。企业家要进行实地调研,认真分析,找到帮扶项目,找准切合点,最终助推乡村振兴。
(二)突出企业家优势
梁老师认为,民营企业家们具有“敏锐的商业头脑、良好的人脉渠道、自身的产业和实业”三大优势。
引导民营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投资组建新的经营实体,开展联合经营,能够吸引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员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促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三)发挥商会作用
梁老师表示,要发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引进更多优质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商会集中了大批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商会会员涵盖了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代表性的企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贸易、农资、金融以及相关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
(四)注重典型引领
梁老师与学员分享了湖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典型案例。
2020年,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镇和谐村在民营企业带动下种植栀子花,全村贫困户增收总计76万元;新化县水车镇正龙村在民营企业帮扶下,种植1万斤高山小黄姜;新化县油溪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行产业发展“一传二帮三带”的模式,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这是湖南民企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与贫困村结对帮扶的案例。
梁老师分析了湖南省的案例,指出产业扶贫具有村企双赢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是“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提倡和重点推广的模式。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推介企业的经验做法,为今后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蓝图画卷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课程最后梁老师表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将帮助脱贫户改善生活条件、改进生产方式,逐步实现稳定增收致富;将带动农村“自我造血”,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深挖资源价值,优化资源配置,畅通产业链、利益链,发展特色产业项目,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通过开展村企联建、就业带动、消费拉动、品牌赋能等,使民营企业在推动公共资源及基础配套设施市场化运作、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培育产业化联合体等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