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构建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使国内外两种资源在循环流动中得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实践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企业究竟该如何内外兼修,保持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呢?
6月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莅临“人民学习·格局屏天下”演播室,带来了《聚焦“双循环”战略,政府、企业如何内外兼修,保持持续创新发展》的精彩授课。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球大势
在谈论经济发展之前,首先要正确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燕生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今天的时代背景。
(一)三个基本事实
张燕生认为,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必须要认清三个基本事实:
1.全球化正在收缩,全球化正转向区域化;
2.全球贸易投资减速,国际贸易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3.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在调整、变化。
(二)全球化趋势改变
关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张燕生将其分为上、下半场。全球化的上半场为世界经济带来了三个推力,而下半场蕴藏着三个危机。
1. 上半场的三个推动力
(1)开放推动力:关税降低、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服务业门槛降低。
(2)市场化推力:完善的市场经济规则、市场竞争机制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3)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2. 下半场的三个危机
(1)经济危机:全球化缺少推动全球经济平衡增长的机制导致了金融危机。
(2)社会危机:区域发展不均衡造成了社会差距的逐步扩大导致社会危机。
(3)地缘政治危机:新兴大国对守成大国形成了挑战。
(三)新科技革命
张燕生将新科技革命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为IT革命、综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应链管理;下半场是具有本地化、数字化、弹性化性质的AI革命。
(四)大国关系变化
关于大国关系,张燕生说道:“大国要避免陷入冲突与对抗的陷阱。”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世界大国面前很可能会出现修昔底德陷阱、萨缪尔森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在面对这些陷阱时我们要如何规避?张燕生解释道,“从互补到竞争,再到更高水平的互补,从赢者通吃到共享发展,再到利益共同体,今后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有东道国一份,还有第三方合作的一份。共享经济发展、共享贸易投资、共享未来,形成全球利益共同体。”
在分析了当今的世界形势后,张燕生得出了五个判断:
1.国际贸易不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间品贸易蓬勃发展的时代结束了;
2.全球化国际工序分工的贸易格局和体系将发生变化;
3.全球需求、供给格局东移;
4.全球创新格局东移;
5.全球现代服务格局东移。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理念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征程。张燕生说:“过去的40年,我们努力的讲好了三个故事——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工业化。未来我们要讲好科学、法制和共同富裕三个新故事。2021年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如何为未来三十年起好步、开好头的第一个阶段。这里面存在三个‘新’。”
(一)立足和适应新发展阶段
立足和适应新发展阶段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实现现代化强国为目标。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使创新发展成为第一动力,协调发展成为内生特点,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开放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成为根本目的。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张燕生说:“我们一定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来促进我们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能够落实到方方面面,而且也就是我们要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推动我们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关于如何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塑造新的发展优势的问题,张燕生认为,“要想创造发展的新优势,创新要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发展阶段
张燕生在分析了6个省市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产出情况后得出结论:“我们仍然处于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初始阶段。要想提高行业研发创新能力和实力,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形成合力,为我们的企业解决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缺品牌、缺营销渠道、缺转型经验的问题。”
(二)基础研究
从国家层面上,张燕生认为新时代的发展新优势来自于基础研究,因此要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我们知道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科技强国就是因为重视基础研究。我预测,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在‘十四五’期间将提高到8%;‘十五五’到达10%;到‘十八五’的时候到达16%达到世界主要国家水平。”
四、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张燕生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体系。也就是说,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方面,坚守实体,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科技创新方面,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实验研究协同发力的科技创新体系;针对现代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要牢牢把握现代金融和实体经济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转型服务;人力资源方面,要打造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终身教育、远程教育体系,同时打造职业教育的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班、博士班来满足不同层次对技能人才的需要。
在课程的最后,张燕生表示:“随着人类战胜新冠疫情的阶段性成果显现,中国和世界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我们要破旧立新,要进行改革和调整。我们的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的市场化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我们的金融信贷、财政税收、跨境贸易、产权制度、营商环境短板的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我们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的改善到了攻坚阶段。因此我们要做好准备,为未来的30年预留更大的发展空间。”